本网讯 9月3日—5日,学校举行新学期教职工培训。本次培训分别围绕认真学习“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教学改革、教学管理、教学方法、科研管理、人事管理等主题展开,为全校教师带来一场又一场知识盛宴。副校长何艾兵主持开班仪式。
会议现场
副校长何艾兵主持开班仪式
会议邀请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谢迪斌教授,华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硕士生导师、工学博士刘波教授,广外南国商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院长王毅教授,管理学院周凌教授,英语语言文化学院杨满珍教授等担任主讲人,为教职工作专题讲座。
谢迪斌教授认为要以“七一”重要讲话为指导,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谢迪斌教授:以“七一”重要讲话为指导 奋力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七一”重要讲话对教育事业提出了新要求。根据提出的具体要求,谢迪斌教授认为,要以“七一”重要讲话为指导,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应重点围绕以下方面开展:一要以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全面回顾和总结教育事业发展的成就和经验,明确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二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理念,坚持确立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和关键环节;三要以改革推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根本动力,全面推进教育思想理念更新、体制机制和改革方案的落地实施,落实好“十四五规划”,总体推进教育现代化,形成全面、协调、高质量发展的学校发展新格局;四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打造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基础,加强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素质提升,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抓好教师学习“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工作。
王毅教授分享了他的教学经验及见解
王毅教授:教学是因真知和投入而带来的享受之事、快乐之事
“真知带来自信,自信带来投入,投入还需凝练。”王毅教授用这句话概括自己40年教书经验,分享他对一堂好课、最好的教学状态、授课内容、授课方式、授课语言、课堂旨归和作业深化的见解。他认为,老师在讲课时,一定要有思维过程、思维细节和思维深入的呈现,让学生聚精会神,在课堂上有思考,课后还能围着老师提问。而最好的教学状态,就是要“自信、投入、凝聚”,自信是对教师对一门课程有把握后的心态;投入是具备自信后的必然展示;凝聚是指投入之后的凝聚,在课堂上的讲课方式既要追求理性的逻辑的透彻,又有感性场景还原的感染力,不断在材料分析、思路逻辑、理论提升和清晰表达上下功夫。王毅表示,教学是一件因真知和投入而来的享受之事、快乐之事,80分钟的课程要想办法让学生主动学、渴望学、兴奋学,学到知识,更学到素质和能力,还要力避平庸,以课程本身的质量赢得同学们的好学——兴趣、好奇和深究,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
刘波教授用生活化的实例阐述了大数据的内涵
刘波教授:大数据技术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大数据技术作为新兴的科学技术,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教育领域也影响重大,已逐渐应用到高校管理中,对高校未来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刘波教授用生活化的实例阐述了大数据的内涵,大数据思维的培养,大数据分析方法,大数据在高校科研、学生管理和教学工作的应用。“应用大数据,要在采集了数据的基础上,明确大数据使用的场景。” 刘波认为,大数据的数据类型非常多而杂、数据信息量非常大、价值密度低,因此要有明确使用场景后,建立大数据分析平台,进行数据处理,筛选有用信息。刘波指出,大数据在高校科研中的应用要转变科研管理理念,要做到以下方面:一是主动整理和运用科研数据信息为科研服务,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挖掘,为科研人员开展创新提供服务;二是打造一支高素质科研管理队伍,熟悉数据技术的操作和运用;三是加强科研硬件基础建设,高标准的高校科技管理硬件基础建设是大数据技术充分发挥作用的物质保障;四是注重高校科研信息资源的共享,加快推进科研数据的共享共用工作。
周凌教授:混合式教学要做到线上有资源、线下有活动、过程有评估
周凌教授以“混合式教学案例讨论——基于超星平台和智慧教学”为主题,围绕何为混合式教学、为何混合式和教学、如何混合式教学、混合式教学的重要抓手等四个方面分享教学经验。周凌强调,在混合式教学全过程,一定要做到线上有资源,线下有活动,过程有评价。线上资源是开展混合式教学的前提,要以“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转变,基本要求是安排20%-50%的教学时间,实施学生线上自主学习。她以自己所教授的《基础会计》课程为例,呈现了通过“一平三端”(超星平台与手机端、教师端、管理端),实现了课程和文本的可视化、各单元过程性考核、成绩的智能管理。有了线上的资源,再回归到课堂进行线下活动,主要是打破传统课堂“满堂灌”和学生参与度不高的状态,利用线下课堂与线上密切衔接的全过程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检视、巩固、转化线上知识的学习。而过程有评估是指,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需要给予学生及时的学习反馈,基于在线教学平台或者其他小程序开展各类在线小测试,是反馈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并作为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依据,具有学习激励的功能。
四位老师带来一场教学改革经验的精神盛宴
杨满珍教授、吴宇媚副教授、高洁副教授、龙灿宇老师:课程过程性评价以学生学习为中心
在课程过程性评价专项训练系列讲座上,四位老师带来一场教学改革经验的精神盛宴。英语语言文化学院杨满珍教授以“技术辅助的《综合英语》过程性评价实践报告”为题,吴宇媚副教授以“过程项评价在大学英语课程中的应用”为题,经济学院高洁副教授以“《国际贸易实务》过程性评价教学改革”为题,中文学院龙灿宇老师以“基于超星学习平台的《大学语文》过程性评价实施与反思”为题分别作主题报告。4位老师通过具体的授课科目,分享了自己对过程性评价的理解,过程性评价方案的具体课程设计、过程性评价的实施、在实践过程中的心得与反思,如何在课程中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努力实现让学生成为一个学习者、管理者、评价者、贡献者、思考者和合作者的目标。
本次培训历时3天,培训内容充实,主题多元,形式丰富。除了安排主会场、分会场的讲座以外,辅导员培训、教学秘书培训、教学管理制度解读、科研管理服务简介、人事管理服务简介、办公室综合业务培训、信息化教学技术培训等专项培训和团体心康活动也有序开展,为教职工能力提升发挥了积极作用。(宣传科 文/曹婼喧 图/洪玉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