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十四五】东语学院:抓好一流建设,争创一流学院

录入者:校办宣传科-洪玉敬发布时间:2022-05-31浏览次数:577

近日,学校宣传部《奋进十四五》栏目专程采访了东方语言文化学院院长池圣女教授,就东语学院如何以一流建设为抓手,争创一流学院,全面推进“十四五”规划目标的落实进行了采访。

东方语言文化学院院长池圣女教授

 

“十四五”规划开局以来东语学院取得了哪些成绩?学院主要通过哪些举措获得长足发展?

答: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日语、朝鲜语两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教科研立项方面,成功获批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内的4项省部级及以上教科研立项,彰显了东语学院高质量的学科专业建设水平以及突出的教科研能力。

东语学院当前的良好发展局势无疑是“十三五”期间各专业建设成效的积淀,而“十四五”将是学院继往开来、迈上新台阶的关键时期。东语学院始终将专业建设放在学院工作的重要位置,其中最为核心的就是提升教学质量、优化师资队伍,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学院拥有结构较合理的教师梯队,各专业均形成了由专业负责人坐镇、博士起先锋带头作用的人才引领发展机制,从教学与科研两方面发挥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今年上半年,东语学院教师踊跃申报各级各类教科研项目总数达20项,由此可以看出学院浓厚的教科研氛围。在刚结束的东语学院第八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21名青年教师全部参赛,这不难看出学院对提升教学质量、推动教学改革的高度重视。

不可否认,由于受各专业的发展历史长短以及外部客观因素影响,东语学院4个专业之间存在着发展不均衡的情况。但是,学院始终致力于发挥统筹作用,充分利用各专业的优势资源,互鉴互补,缩小专业之间的差距。首先,我们尝试组建跨专业、跨语种的课程教研室及实践平台等,坚持协同创新,推动学院整体学科专业建设水平的提升其次,借力于东语学院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促进国际交流来实现四个专业的平衡发展,力争在2025年实现日语、朝鲜语专业的“广东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以优异成绩结项,阿拉伯语、泰语专业向日语、朝鲜语专业看齐,以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标准持续开展建设2025年,力争实现阿拉伯语、日语、朝鲜语专业获批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培育点,实现办学层次的持续提升。

 

您提及“要通过促进国际交流来实现四个专业的平衡发展”,具体将如何实现呢?

答:目前,东语学院4个专业发展的不均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招生情况的不均衡所造成的。例如,阿拉伯语、泰语专业的招生情况受地域因素影响非常大,大部分生源都集中于西北、西南地区为了吸引更多生源,我们搭建了形式多样的海外交流平台,通过“3+1”中外联合培养模式、“2+2”双学位模式等多种项目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以国际化特色提高专业的核心竞争力以朝鲜语专业为例,自2008年专业创办以来(除受疫情影响的特殊时期外),朝鲜语专业全面实施“3+1”国际化联合培养模式,所有学生都在三年级赴韩国12所知名大学交流学习1年。这一联合培养模式不仅为学生提供赴对象语国留学的畅通渠道,也为学生海外升学造提供得天独厚的条件。多样化的国际交流平台以及联合培养模式,将有助于东语学院的各个专业提升人才培养层次,从而缩小专业间的发展差距。

 

东语学院实现“十四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和抓手是什么?如何抓好落实?

答:东语学院全面推进学院“十四五”规划目标的落实,争创一流学院,其主要抓手便是做好“一流建设”。其一,抓好流课堂建设。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主渠道、主战场。以“精心备课、认真上课”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同时通过学院领导、院督导、系主任、教师多层听课反馈机制,将课堂打造成为传授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力场、思维场、情感场”。其二,抓流课程建设。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通过内容体系、课程思政、实践教学、产教融合“四位一体”建设,带动课程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合力打造“金课”。其三,抓流专业建设。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通过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升师资队伍的层次与水平发课程教材资源,加强实践教学与实践基地建设、强化教育教学研究加强国内外教学交流合作等主要建设举措,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归根到底,一切的发展无疑还要落脚于高质量人才培养上。

“十四五”期间,东语学院势必面对种种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考验着学院领导层的凝聚力、谋划力和执行力。我们将紧密团结共同谋划,形成执行合力;自觉增强创新、探索意识,敏于发现并化解新局面可能带来的新问题,带领全院师生以蓬勃的干劲奋进“十四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