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座】我校两位教授在“首届南国符号学论坛”线上讲座作主讲分享

录入者:党委宣传部-谢秋洁发布时间:2024-01-17浏览次数:377

本网讯 202311月至12月,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华南符号学研究中心举办的“首届南国符号学论坛”线上系列讲座活动圆满结束。中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会长、我校华南符号学研究中心主任、我校副校长王铭玉教授,汉字符号学专家、我校华南符号学研究中心孟华教授在系列讲座会上作主讲分享。讲座采取腾讯会议线上形式,同有来自各大高校的重磅符号学、文学、传播学领域的专家教授,围绕“中性、语象、物质、翻译”四个主题展开精彩纷呈、高屋建瓴的讲授,吸引了国内外各大高校师生、学人及符号学爱好者的聆听、交流、分享。

114日,首场讲座由我校华南符号学研究中心教授,汉字符号学专家孟华主讲,他以“语象合治”为基本纲领,探讨中性符号学的语象隔离和融合。讨论集中阐释了两个基本原则:一是语象隔离原则,区分象符和语符的边界,并进一步描述出象符的可视性关联度和语符的可说性关联度;第二是融合性原则,考察语象边界的消解和超越,具体包括时间性的语象主导型移位和空间性的语象互渗。

118日,中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会长、华南符号学研究中心主任王铭玉教授以“翻译符号学的理论与实践”为题,围绕翻译符号学的特质及翻译符号学的典例,从理论与实践方向为大家提供一条走进翻译符号学的路径。王教授通过阐述翻译符号学的基础、译域建构、逻辑推理模型、译域模型以及翻译符指过程的发生机制、解释机制、层次范畴等问题,总结归纳出翻译符号学具有四大特质:一是翻译符号学的外延观,二是翻译符号学的内涵观,三是翻译符号学的关系观,四是翻译符号学的方法观。最后,王铭玉教授通过翻译符号学的典例分析揭示了其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他以《红高粱》系列作品为例,分析、对比、论证了《红高粱》的小说、电影剧本、电影台本、电影这四个符号文本之间的翻译符指过程和符号转换关系,进一步指出翻译符号学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1111日,第三场讲座的主讲人是文学博士、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牛月明,他认为“汉字”这一超语言符号书写和翻译西方概念,暗含着具有不同文化传统的异质性符号之间的对话互动、暗中置换与增殖变形,包括显性和隐性概念迁移,其中后者体现了汉字符号强烈的中性特征和融合思维。用符号学中性观审视“文学是语言艺术”命题中的概念译介问题,可以更清楚地分析由于概念的隐性迁移所导致的中国文论话语的复杂性与异化。

1118日,天津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语言学会社会语言学分会名誉会长田海龙以皮尔斯符号学为基调,从社会语言学角度论述了“感觉质”和“呈符化”的问题,探究一种音调如何被感觉为是讲话者的某种风格,或者如何被感觉为体现讲话者的性格。讲座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说明“感觉质”和“呈符化”作为工具性概念对语言现象的解释力,进而阐释皮尔斯符号学对社会语言学新发展的理论贡献。

1125日,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南师范大学“领军人才”康澄主讲题为“‘物’的符号身份及其意义的生成与阐释”。她认为多层次、多类别和多样式的物构成一个文化复合体,促进并维系着群体和民族的文化认同和传承。讲座引入俄罗斯民俗学家阿·巴伊布宁的“符号身份”概念,运用文化符号学等相关理论,通过探讨物的符号特点、表征与变化,分析文化实例,尝试为揭示物的意义生成和阐释机制提供有益的参考。

1216日,第六场讲座由文学博士、青岛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教授戚晓杰主讲。讲座探究汉字的特性,她认为汉字既属于语言,也属于视觉艺术,还属于符号学。汉字三个世界的探究,向听众展示了汉字的多重特性,由此深化对汉字乃至汉文化的认知:汉字构成汉民族文化的底层逻辑,可以古今贯通,中外接轨,认清汉字面貌本真。

1223日,中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会长、华南符号学研究中心主任王铭玉教授主讲“中性符号学”,指出其为在“语象合治”基础上的进一步思考,它要突破语言中心论符号观,把研究对象拓展到人类的生命活动所展开的各种意指实践或符号化过程。中性符号学所处理和思考的对象是异质符号的中间性质或跨界性关联,尤其关注说的符号与看的符号相融合的双重思维。中性符号学起因于本土符号学,根植于传统文化,着眼于中国符号学的进路,关注世界符号学的走向。

1230日,系列讲座的第八讲由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青年长江学者、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刘涛主讲,题为“传播修辞学的理论脉络与知识框架”。他指出,在传播学的“身体”里一直都流淌着其他学科的血液,而修辞学则是其中最古老的学术传统。修辞学与传播学的“相遇”,诞生了一个新兴的学科领域:传播修辞学。传播修辞学的知识体系构建,可以从修辞认识论、修辞方法论、修辞实践论三个维度加以综合研究。不同于修辞传播学的实践取向特征,传播修辞学强凋立足修辞认识论这一逻辑原点,赋于传播研充一种修辞视角,将传播问题置于修辞学的知识脉络中加以考察,以此拓展并重构传播研究的修辞学范式。

王铭玉教授在“中性符号学”讲座中提到,中性需要打破二元对立,构建融通中外的合一境界。这种思想贯通了体悟、文字、文学、文化、文明,是符号学作为意义之学能够阐释世界的基础,八场讲座内涵丰富,突出展现了语象关系、语码转换、文字与文学、语言之质感与呈现、物象与文化、汉字之言象意、中性之文明包容,以及传播与修辞的融合。内容精彩纷呈,让人意犹未尽。

 

相关链接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华南符号学研究中心”自2023928日获广东省社科联批准成立以来,致力于语言符号学、翻译符号学及中性符号学的研究与探讨,开展多项学术研讨活动,并为此制定详细规划。

 

系列讲座回放

孟华:中性符号学的语象隔离与融合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T3YxFiSGKPauHdf4BC3Uxw

王铭玉:翻译符号学的理论与实践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AjalriP5ou7ITN-1m5OaSQ

牛月明:“语言艺术”对“文学”的改编

链接:https://meeting.tencent.com/v2/cloud-record/share?id=7a251483-c280-4e38-a4ef-1f2f436e0a51&from=3

田海龙:皮尔斯符号学对社会语言学创新发展的理论贡献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tFmZZJ4W9ObAgCmV1SFrQw

康澄:“物”的符号身份及其意义的生成与阐释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UIh0nCJha1XFV4VureQ9rA

戚晓杰:汉字的三个世界:语言·艺术·符号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npm4iHvwwZ6eKdl-iyQMYw

王铭玉:中性符号学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07waEkZ6Y5dIr49OxmzP7g 

何梓健、马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