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多语种翻译课程虚拟教研室项目启动

录入者:新闻中心李阳发布时间:2024-06-26浏览次数:64

本网讯 620日,由我校副校长王铭玉教授负责的广东省多语种翻译课程虚拟教研室在云端启动来自国内十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共计五十三人相聚云端,探讨“三进”项目理解当代中国翻译类课程建设本期教研活动由西方语言文化学院院长助理余珊主持。

线上参会的部分专家学者

来自厦门大学徐琪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杨可教授、浙江外国语学院马卫红教授、外研社综合语种教育出版分社邹皛白社长、语言服务头部企业北京悦尔蒙永业董事长,以及我校东、西语学院项目组成员共计五十三人参加了本次教研活动,旨在共同创新教研形态,提升教学能力,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三进”翻译课程建设向纵深发展。 

于凤颖致开场辞

我校西方语言文化学院院长于凤颖致开场辞。她对参加此次会议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和感谢,并介绍了多语种翻译课程虚拟教研室的发展情况。她表示,希望利用虚拟教研室的契机,探讨翻译类课程建设的新模式、新思路、新方案,推动翻译教学新发展。 

六位教师进行课程分享

在专题研讨环节,东方语言文化学院阿拉伯语系王丹老师、日语系尹国鹏老师、朝鲜语系徐花老师,西方语言文化学院俄语系于凤颖老师、德语系吴海涛老师、葡萄牙语系郑奕老师,分别从课程建设、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案例、教学评价等方面分享三进翻译类课程项目从申报、建设直至结项整个过程中的经验、困惑与解决方案。

随后徐琪教授邹皛白社长以及蒙永业教授对六位教师的“三进”翻译类课程汇报进行点评

徐琪认为多语种翻译课程虚拟教研室的建立打破了不同语种之间的壁垒形成一个教研共同体她对六位教师的汇报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六个课程的课程思政实践体现了我校教师强烈的教学创新意识不断探索“三进”课程的教学模式形成丰富的教学实践和教学资源

邹皛白站在出版社的角度对六位教师的汇报进行点评,并建议理解当代中国系列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独立开设,加大凸显度,而“三进”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融合外研社数字教材资源,借助AI技术教辅工具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

蒙永业指出翻译人才的培养应紧随时代潮流人工智能辅助教学是有必要的建议,翻译课堂实践中应重视技术,重视变革,有效整合翻译教学资源与翻译技术,打造与时俱进翻译课堂 

王铭玉作总结致辞

最后我校副校长王铭玉在总结致辞中对与会的专家、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就教研室未来的发展与后续工作作出规划和展望他强调多语种翻译课程虚拟教研室是一个集翻译实践与教学、课程建设与资源建设、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为一体的虚拟平台目前我们已在国家高等学校虚拟教研室信息平台安家落户,未来我们将基于这一平台,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扩大合作院校与机构,围绕翻译教学这一共同话语,多语联动,多校协同,虚实并举,共同开展翻译教学学术沙龙、名家讲座与翻译工作坊、翻译技术专题培训、教学观摩与主题讨论、课程教学案例研讨、翻译教学与实践竞赛等活动,将多语种翻译课程虚拟教研室打造成我们全国多语种翻译教师与语言服务机构、出版机构协同共建的发展共同体与生态圈,应对新科技革命挑战培养高素质翻译人才,服务国家战略发展。(文/唐彤 马伟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