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特辑丨谁在守护校园安全?答案藏他们的24小时里

录入者:新闻中心李阳发布时间:2025-04-30浏览次数:132

编者按:在校园偏居一隅之地,一方灰白矮墙圈出略显静谧的院落,它隐于日常喧嚣之外,以沉稳之姿成为校园安全防线的隐秘锚点。这里,是保卫处的“大本营”——阳光下,擦洗得一尘不染的巡逻车整齐排列;值班室里,对讲机声此起彼伏;百米外的实验楼中,监控墙的微光昼夜闪烁。学校保卫处的工作人员在此交接班、短暂休整、处理事务,以高度警觉的状态与校园的每一处动静同频共振。五一劳动节之际,让我们步入这方院落,听彭小龙复盘三分钟扑灭商业街火情的生死时速;看赖景华以“多一分警惕、少一分风险”的理念筑牢反诈防线;见证董秀芳如何在毕业季人海里完成“监控版大海捞针”……这些藏在制服褶皱里的故事,没有英雄叙事的光环,却写就了校园每寸土地的安全代码。

保卫处内景

保卫处部分成员合影

彭小龙:24小时在线守卫

晨雾轻拂,东方渐露曙光,6:40的闹钟声打破了保卫处的宁静。这是彭小龙的闹钟,也是保卫处吹响的第一声号角。50分钟后,早班巡逻工作即将开始。“整个学校24小时内,各个区域、各个角落都有我们的值班人员,安保防范工作可以说是非常严密。”彭小龙自豪地介绍道。

作为学校保卫处的班长之一,彭小龙主要负责日常巡逻、重点区域管控及突发事件处置。保卫处的巡逻值班安排分为早班、中班和夜班,确保24小时不间断。早班从早上7:30到下午3:00,中班从下午3:00到晚上12:00,夜班则从晚上12:00持续到次日早上7:30。作为巡逻队的班长,彭小龙需要在早班开始前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包括人员集合、岗位安排、车辆管理和重点提示等。一支巡逻队伍通常由1012人组成,其中3人固定在学校北门、南门和行政楼门口,其余人员则机动性地在校园间交叉巡逻,确保所有校园区域的安全无误。巡逻人员通过无线电信号保持24小时互通,并配备巡逻电动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使得突发情况基本能在三分钟内得到响应。

彭小龙指挥集合训练

彭小龙认为,夜间巡逻相比白天巡逻,最大的挑战在于能见度问题。由于学校巡逻覆盖范围广,学生宿舍相对分散,夜晚的巡控需要更加细致和耐心。他回忆起去年发生在商业街的一次险情。凌晨2点左右,彭小龙像往常一样在校道上巡逻时,手中的对讲机突然响起,有队员报告称商业街附近出现了电路短路,引发了小范围火情。彭小龙和同事们迅速赶到现场,及时关闭电源开关,并用灭火器将火扑灭,随后第一时间上报给相关部门,推动问题的整改落实。“尽管已是深夜,但我们没有丝毫懈怠,因为守护校园安全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他坚定地说。

在他看来,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是重点管控区域,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在值班的8小时内,他和他的同事们都会全神贯注地守护着校园的安宁。这份坚守,源于对职责的深刻理解,也源于对师生安全的高度负责。

彭小龙出发巡逻

今年是彭小龙来到南国的第9年,他从一名普通队员成长为班长,深知安保工作不仅需要强壮的体魄和敏锐的观察力,更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我。作为一名退伍军人,他本身就具备了良好的纪律性和执行力。为了更好地胜任这份工作,他还通过自学考试不断提升学历,从最初的中专文凭逐步提升至大专,今年还希望通过努力拿到本科文凭。“虽然不确定是否能考到,但人还是要不断进步!都说书中自有颜如玉,自有黄金屋嘛。”彭小龙摸摸脑袋笑着说。

一位学生曾写了一封感谢信送到校长办公室,感谢保卫处和食堂工作人员细心帮忙寻找丢失的物品。这封感谢信经过层层传递,最终到了彭小龙的手中。“当时看到感谢信,内心还是很震惊的,因为我们觉得这只是日常工作中很普通的一件事,没想到学生会如此用心地表达感谢。”他说,那一刻,他感欣慰,因为自己的工作得到了师生的认可,所有的付出都变得格外有意义。

赖景华:将防灾细节践行成习惯

阳光炙烤着大地,仿佛要将整个世界都笼罩在它的热浪中。校园里的木桥边,头戴帽子的赖班长”——赖景华正忙碌地拉起国家反诈的横幅,准备开展一场国家反诈签名活动。汗水如雨般从他的额头滑落,但他依然专注而坚定。他主要负责校园的安全演练和知识普及工作,多次在校内组织并实施了国家反诈活动及消防演习。

反诈签名活动现场

2001年起,赖景华便扎根于南国校园,见证了它一步步茁壮成长。“我非常高兴能在南国工作,这里有着融洽的同事关系,每当遇到困难时,总能感受到大家齐心协力的精神。”他说。

赖景华的工作内容丰富多样,从日常的消防演练、实操培训到全校两千多间学生宿舍的消防检查、逃生演练,再到为各部门提供系统的演练支持,包括教授师生如何使用消防栓和灭火器等。尽管这些任务他已经重复了无数次,但每一次他都视作全新的挑战,以确保在真正的紧急情况下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伤害。“只有通过反复的训练和细致的准备,才能在灾难发生时做到心中有数。”他说道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诈骗”成为新的防范重点。赖景华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趋势,并积极投入到反诈工作中。他发现近年来新生群体由于刚刚经历了高考的压力,对互联网充满好奇,但由于缺乏足够的反诈教育,容易成为诈骗的目标。因此,赖景华深入宿舍派发宣传册子、举办反诈主题教育讲座以及组织签名活动,力求用年轻人喜爱的方式传递安全知识。

赖景华工作中

面对工作中的各种挑战,赖景华始终秉持包容和理解的态度。“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需要学会接纳和理解不同的观点和性格,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他说道。此外,赖景华还热爱阅读,尤其是金庸的武侠小说,他认为书籍不仅能丰富知识,还能教会人们更多的包容精神,使自己能够以更加平和的心态应对工作中的难题。

当被问及最想传达的信息时,赖景华严肃地说:“希望大家高度重视消防安全,记住‘消防重于泰山,生命重于一切’。切勿在宿舍乱拉电线或使用超负荷电器,积极参与消防培训,在火灾初发时迅速利用灭火器扑灭火焰。对于反诈骗,则要做到‘三多’——多留意、多慎重、多确认;以及‘三不’——不轻易相信他人、不随意转账、不任意泄露隐私。”

绕了一圈,最终他还是回到了自己最为关心的话题上,那些早已烂熟于心的话语,却承载着他无尽的责任与关怀。

董秀芳:880个监控画面炼就火眼金睛

走进实验楼的监控中心,一面由378块电子屏幕组成的监控墙首先映入眼帘,震撼着每一位访客。而董秀芳手边的两台电脑上,502个分屏窗口正跳动着宿舍楼、停车场等角落的细节——这总计880个监控画面,源自全校1000多个摄像头织就的“天网”。她的工作,便是游走于“大屏全景”与“小屏特写”之间:既要像鹰隼般从巨墙中捕捉异常动向,又需在分屏前逐帧排查隐患,同时兼顾全校消防控制枢纽的定点检查和报告,确保每一处隐患都能及时发现并处理。

董秀芳正记录监控情况

去年刚加入南国保卫处的董秀芳,如今已成为管理监控系统的中坚力量。在她的8小时工作时段内,她需要仔细观察这880个监控画面,并定期进行大小屏切换,以覆盖教学楼、主干道等关键区域。通过调用不同的监控点,董秀芳能够迅速定位和判断异常情况,如乱停乱放或人群聚集等问题。随后,她会将位置信息记录下来,以便当日执勤的安保人员快速响应并处理这些异常。

为精准锚定每个监控画面,董秀芳的办公桌上永远摊开着两本笔记:一本写满教室、主干道与建筑的对应坐标,半本工整如地图册;另一本标注着小屏切换大屏的序列逻辑,密密麻麻的箭头与编号织成数据迷宫。她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她的校园漫步总带着特殊任务——亲自去查看监控外的真实场景。经过无数次实地勘察和日复一日的画面比对,董秀芳现在不仅能凭一小块屏幕的画面迅速反映出具体位置,还能沿着路线依次找出相应的监控画面,仿佛脑中有一幅立体的3D校园图景。这意味着,当有可疑人员出现时,她可以立即通知同事,并持续追踪锁定可疑对象的行踪。

董秀芳的工作笔记

即便有了精准的定位技术,某些寻找任务仍然像大海捞针。例如,在毕业季期间,一位同学丢失了自己的相机包。接到求助后,董秀芳开始逐一查找监控录像。由于毕业季人流密集,加上许多相机包外观相似,这使得定位变得异常困难。通过与失主反复确认相机包的具体特征,董秀芳把自己“钉”在监控前:放大镜锁定背包拉链朝向、反复对照失主提供的原物照片……经过一整天的努力后终于找到了错拿相机包的同学,帮助双方顺利找回了物品。每当看到同学们脸上失而复得的喜悦,董秀芳内心也充满了温暖与满足。

董秀芳认为,作为一名监控人员,高度的注意力、耐心以及应急反应能力是必不可少的。“绝对不能依赖惯性思维去敷衍”,尤其是在校园内的1至8栋宿舍楼及其周边区域,仍存在监控盲区,这提醒她要更加专注和细致。保证每一块屏幕都被均衡地关注,正是她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用看似的办法,织就最细密的安全网

朱光卿:校园秩序热心枢纽

蝉鸣声中,身着笔挺安保制服的朱光卿正站在行政楼前疏导车流,汗珠顺着帽檐滑落,却丝毫未打乱他指挥车辆的利落手势。“请把车停到指定位置,谢谢配合!”他一边引导车辆,一边耐心地向着急上课的师生解释。自2017年加入校园安保队伍以来,朱光卿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已经坚守了八年。谈及工作,他朴实地说道:“安保工作看似简单,但关系到整个校园的安全秩序,容不得半点马虎。”

朱光卿在查看车辆出入登记

“每个时段都有不同的工作重点,但核心都是保障校园安全。”当记者问及具体的工作内容时,他的眼神顿时明亮起来,清了清嗓子,绘声绘色地描述道,“我们的日常工作分为早、中、晚三个班次。早班主要处理外来人员登记和车辆管理;中班负责食堂、图书馆等重点区域的车辆秩序维护;晚班则执行校园宵禁管理。特别是在新生报到和毕业典礼等特殊时期,人流和车流量大增,我们不仅要关注是否有可疑人员混入,还要严格控制车辆逆行的情况,确保大家的安全。”

在日常工作中,朱光卿总是乐于助人。下雨天,他会主动搭载没带伞的学生;遇到提着沉重行李的同学,他也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这些都是举手之劳。”他轻描淡写地说。而在工作之余,健身和篮球是他难得的放松方式。“在去年的教职工运动会上,我们还拿了篮球团体组第二名呢!”朱光卿自豪地说道。

谈到身体素质的训练和技能的培训,朱光卿认真地表示,“每月两次的体能训练和防暴演练是安保队员的必修课。俯卧撑、跑步、警械使用等项目都要反复练习。关键时刻,这些技能可能就是救命的本事。像有一年,学六栋突发小火情,我们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熟练使用灭火器迅速控制住了火势。‘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这句话对我们这行特别适用。”

保卫处开展防爆演练

节假日对大多数人来说意味着团聚,但对于安保人员而言却是最忙碌的时候。“8个春节,我都在岗位上度过。”朱光卿平静中带着些许感慨地说,“家人早已习惯,他们知道这是我的职责所在,理所应当。”

采访结束时,朱光卿诚恳地呼吁:“希望师生们能多理解我们的工作。规范停车、遵守门禁,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配合,其实是对自己安全最大的负责。”夕阳下,朱光卿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巡逻,继续守护着这片宁静与安全。

何卫雄护得厅堂下得厨房的多面班长

保卫处的一个角落,炊烟袅袅升起,保卫处的何卫雄正忙碌着为同事们准备晚餐。趁着这短暂的间隙,记者才有机会与这位“多面手”交谈。

何卫雄不仅是保卫处的一员,还肩负着后勤下厨的任务。他的身影穿梭于厨房与校园之间,既是守护校园安全的卫士,也是保卫处同事口中的“大厨”。当被问及工作中遇到的麻烦事和突发状况时,何卫雄显得格外严肃。“无论上班还是下班,手机必须24小时保持畅通,以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他说道,“有一次半夜接到电话,说校园里某个角落有可疑人员出没,我立刻赶过去查看,结果发现是一名学生因为和同学闹矛盾躲在角落里哭。虽然虚惊一场,但这种时刻容不得半点马虎。”面对不同的情况,他总能在第一时间做出正确的判断,并选择最合适的处理方式。

何卫雄准备出发巡逻

在解决问题和排除校园隐患的过程中,何卫雄难免会与同学们发生冲突。但他始终坚持“调解为上”的原则,及时联系辅导员沟通,安抚学生情绪,减少冲突。“有一次,我在检查校园安全时发现有学生违规使用电器,上前制止后,学生情绪激动,甚至和我吵了起来。我立即联系了辅导员,一起安抚学生情绪,最终学生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何卫雄回忆道,“虽然过程中有些波折,但只要能排除安全隐患,一切都是值得的。”

体能强化、团队协同防爆演练是保卫处定期进行的训练内容,何卫雄有时也会负责这一块的工作:“主要是提高耐力和意志力,跑步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还会进行盾牌等器械训练。”面对记者的好奇,他笑着说:“一开始确实很累,但每个星期都坚持下来,慢慢就习惯了。平时多练,遇事不慌嘛。”

保卫处日常训练

工作之余,何卫雄最大的爱好就是做饭。他自豪地说:“我的爱好就是做饭啊,同事们都说我做的菜好吃,经常让我露一手。特别是我做的羊肉,他们都说喜欢。给他们做美食,让他们开心,大家工作也会更积极!”爽朗的笑容仿佛有一种魔力,感染着身边的人。在厨房里,他熟练地翻炒锅里的食材,锅铲在他手中上下翻飞,不一会儿,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菜肴便出锅了。他把菜肴端上桌,脸上洋溢着满满的成就感:“吃喝最重要嘛,大家开心就好。”

忙着准备晚餐的何卫雄

当被问到为何选择在学校工作时,何卫雄沉思片刻后说道:“这里的氛围环境好,在这里做事也开心,大家的性格比较朴素。”他停顿了一下,补充道:“高兴的工作会更有力气,为大家服务是我的荣幸。”他的眼神中充满了真诚,让人感受到他对这份工作的热爱与珍视。


安保人员夜间值班巡逻

真正的英雄并不总是在聚光灯下,而是那些在我们需要时随时准备挺身而出的人。无论是烈日下的巡逻、深夜里的监控,还是风雨中的疏导,他们始终坚守岗位,默默奉献。感谢这些无声的守护者,是他们的辛勤付出,让南国校园变得更加美好,也让这个五一劳动节更添一份敬意与感恩。(文/卢洁 肖婷 李昕彤 杜逢 施烨臻 图/杜逢 苏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