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人物】科研考研双线突破:黎影同学核心期刊发文后上岸北外​

录入者:新闻中心-杜逢发布时间:2025-05-22浏览次数:1494

【编者按】 今年3月,英语语言文化学院2021级本科生黎影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核心期刊《科学观察》发表论文《21世纪美国绿色技术创新政策及演变》,引发广泛关注详见报道。这一成果不仅展现了她扎实的学术能力,也体现了我校在本科生科研培养上的积极探索。两个月后,黎影再传喜讯——成功跨考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专业研究生,为本科阶段画上圆满句点。四年大学时光里,她始终保持着积极探索、不断尝试的态度。有过迷茫与自我怀疑,但也在一次次挑战中突破自我,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方向。本期“南国人物”,让我们走近黎影,聆听她如何脚踏实地、稳步前行,在坚持与奋斗中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启航:兴趣为帆,探索未知

黎影最初选择英语专业,是出于对语言本身的热爱。“小时候就喜欢看英文电影和小说,觉得那种语言的节奏很美。”带着这份纯粹的兴趣,她在高考后选择了英语专业,开启了全新的学习旅程。然而刚入学时,她也像许多新生一样感到迷茫。

转折出现在一次偶然的选修课上。由张懿老师所授的《探索极地奥秘》彻底打开了她的视野。起初课程任务繁重,包括数据收集、H5制作等新技能,每项对她来说都是挑战。她开始主动请教张老师,逐渐适应并爱上这种高强度的学习节奏。

黎影参与极地科普活动

彼时,极地与空港研究会作为我校推动科研平台建设的重要学生组织,正在探索前瞻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张懿老师也在全校范围内选拔潜力学生,引导他们进入课题组(如极地问题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兰凤教授课题组等)参与基础研究。黎影踏实认真的态度打动了他,被邀请加入研究会。从加入研究会的那一刻,黎影正式踏上了属于她的科研之路。

扬帆:要做就要做好

加入研究会后,黎影开始接触数据库构建、文本分析、论文写作等科研基础工作。恰逢学校开设Python编程课,她毫不犹豫报名学习。作为一名文科生,她凭借刻苦钻研的精神,最终取得97分的好成绩。

同时,在张懿老师的指导下,她开始接触绿色金融项目,定期汇报进展。从查找文献到撰写综述,这对大二的她来说是一次巨大挑战。“刚开始做汇报的时候,我坐在那里一句话都说不出来,特别尴尬。”她回忆道。然而正是这段艰难的起步期,为她后来的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暑假期间,她需重新理解复杂的文本相似度算法。整个假期沉浸于代码世界,深夜还在与刘兰凤教授、张老师线上讨论技术难题。通过不断试错与复现,她最终攻克难关。目前,这篇论文已进入终审阶段,有望于今年正式发表。

有了经验后,她迅速投入第二篇论文写作。由于首次独立投稿,缺乏经验,她只能在各类学术网站上摸索投稿渠道,主动寻找合适的期刊进行投递。“可能是文章质量还不够好,前前后后被退稿了大概七八次。”黎影掰着手指头数道,“当然也会感到灰心,但更多时候已经习惯了这种状态,心态反而更平静了。”

直到大三暑假,在持续修改与不断尝试中,黎影终于收到了来自《科学观察》杂志的邮件,虽然仍是一封“退稿通知”,但附带了详尽的修改意见。黎影没有气馁,她了解到该期刊接受二次投稿于是立即与张老师一起逐条分析审稿意见,反复打磨文章内容,最终成功通过审核并被录用,于今年三月顺利见刊。

期刊发布页面

回顾这两篇论文的写作历程,历时两年多,黎影坦言也曾有过想要放弃的念头。“有一次我真的觉得自己坚持不下去了,就鼓起勇气跟张老师提出了退出的想法。但张老师一直鼓励我再坚持一下,不要轻易放弃。”她感慨“想到已经做了这么久、付出了这么多,如果现在放弃,多少有点不甘心。我觉得,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好!”

激浪:满分女孩的成长信条

极地与空港研究会倡导“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理念,强调主观能动性、批判思维与脚踏实地的态度。张懿认为,黎影正是这一理念的代表。为了帮助黎影突破自我,张老师对她提出一个极具挑战的目标——成为“满分女孩”。这并非指每门课都拿满分,而是强调一种对待学习的态度:以满分为目标去努力,做到扎实深入、举一反三。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的学习与科研中拥有更强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思维深度,避免因基础薄弱而在更高平台上陷入被动。

在践行“满分女孩”理念的过程中,黎影经历了一个从迷茫到主动、从被动接受到自我驱动的成长过程。大一时的她尚处于适应阶段,课堂上常常沉默寡言,看到别人回答问题后也会懊悔自己没有勇气举手。然而正是这种内心的挣扎,促使她逐渐改变。随着课堂参与度的提高,她与老师的距离也在悄然拉近。从最初的“被看见”到后来的“被认可”,黎影不仅赢得了老师们的肯定,更在各科学习中展现出持续进步的良好态势。

黎影荣获国家奖学金

正如张懿老师所强调的那样,学生应当主动表达自己的目标与规划,而黎影也正是这样做的。她逐步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学习路径,实现了从“被安排”到“自我驱动”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她的学业成绩也稳步提升。从最初的成绩平平,到后来每个学期绩点不断攀升,最终在申请国家奖学金的那一年,她的绩点达到了4.44分,成为学院名列前茅的优秀学生。这份成绩不仅是她刻苦努力的见证,更是她坚持“满分女孩”理念的真实写照。

逐梦:志之所趋,无远弗届

大二时,黎影已是自习室常客,通常十点结束一天的学习。到了大三下学期,学习时间延长至十二点。因为此时,她有了更具挑战性的目标:考取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

其实,与北外的缘分早在两年前就已种下。当时她在咨询大创项目时结识了我校考取北外的优秀毕业生吴浩添。2024年寒假,黎影和朋友来北京旅行,吴浩添带她参观了北外校园。“虽然是第一次来这里,但我几乎一眼就被吸引了。”那次参观后,黎影便坚定了报考北外的决心。

为了兼顾学业、科研与备考,她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早六晚十二,周末不休。最忙时同时准备返修论文、考研复习与毕业论文。她学会拆解任务、按优先级推进,始终保持高效状态。

黎影参加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年会

备考期间,她还参加了一场清华大学举办的国际关系年会,聆听了前沿观点,明确了考国际关专业研究生的目标。于是,她决定跨专业报考国际关系方向,迈向新的学术领域。

复试准备期间,王铭玉副校长也给予了她宝贵的指导与建议,为她增添了信心。陈玉莲老师作为她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鼓励她先安心复习,用一份温柔的体谅为她腾出了喘息的空间。而在面试筹备阶段,学院的李春梅老师给予她细致入微的面试指导。还有英文学院的兰玉、李爱莲、张洁蕾老师一直陪伴左右给予鼓励支持,让黎影备受感动。

黎影与王铭玉副校长合影

有这么多人支持着她,黎影更加不敢辜负这份期待复试当天,她再次踏入北外校门。这一次,她不是来看风景的,而是来实现梦想的她带着充分的准备走进考场,最终,凭借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出色的综合素质,脱颖而出,成功被北外录取。

归航:不喧哗,自有声

每一个假期黎影都不曾虚度,四年来,她很少参与娱乐活动。正是在这些看似平凡的日子里,她经历了无数次提笔又落笔的练习与沉淀,最终收获诸多成就和荣誉,为自己大学四年画下了圆满句号。她不曾张扬,却始终坚定前行,在沉默中积蓄力量,在自律中成就梦想。

如今站在新的起点上,她感慨万千:“如果没有当初的那门选修课,没有加入研究会,没有那些论文写作的经历,也没有坚持到底的信念,我可能不会拥有今天的成果。我很感激学校提供的资源与平台,感谢老师们的悉心指导,让我有机会接触科研,发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我的每一步成长,都深深烙下了南国的印记。”

想对学弟学妹们说:“虽然我们的起点不一定像名校学生那样高,但绝不应该因此降低对自己的要求。其实,我们的学校有很多优质资源,能够帮助我们接触到更广阔的平台,也有很多优秀的老师愿意耐心地指导我们。我们要把眼光放长远一些,抓住每一个可以改变人生的机会。因为在大学里试错的成本是最低的,哪怕失败也能积累经验。但如果什么都不做,只是虚度光阴,那就真的太可惜了。”(文/杜逢 图/黎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