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传师生赴学术论坛 共探教学前沿促成长

录入者:新闻中心-杜逢发布时间:2025-05-26浏览次数:48

本网讯 524日,文化与传播学院曲鸿雁教授与曲常明老师带领四名中文专业本科学生(均为2025届拟录取语文教育硕士研究生:郑晓红、叶嘉茵、邹穆霞、魏鸾仪)赴广州大学参加第二届“广州大学语文教育论坛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研讨会”。该会议由广州大学主办,是一场聚焦语文教育改革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全国性学术盛会,学术会议内容丰富深刻,参会学生纷纷表示收获满满。

文传学院与会师生合影

论坛期间,师生们认真聆听了多场高质量主旨报告。陕西师范大学程翔教授以《中国古代教学思想对当代课堂教学模式的意义》为题,指出西方“生成学习理论”与中国古代“因材施教”“不愤不启”等教学理念高度契合,呼吁广大教育工作者立足本土智慧推动教学创新。中华书局编审、深圳大学国学院祝安顺教授则聚焦国学经典教育,以《正读〈西游记〉与文化心理健康教育》为例,强调经典阅读应注重“象思维训练”与“人格养成”,并指出教师应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将经典转化为滋养学生成长的精神资源。当天观摩三节跨学段中小学语文示范课。陕西师范大学程翔教授执教一语文《爱莲说》,以情境化教学引导学生理解托物言志、感悟君子品格;广州协和学校牛筱琼老师小学六年级语文《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通过吟诵诗词--欣赏诗词---创作如果离别有颜色》;深圳红岭中学高培臣老师高一语文《器物名称家族的词语积累及文化探微》,则借助跨学科视角挖掘汉字的文化密码。

学术会议现场

文化与传播学院师生感叹参会机会难得,研讨会既是一扇观察基础教育现状的窗口,也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的深度碰撞。参与会议的南国学子坦言:“通过专家报告和一线语文教学课堂深入学习了语文教育中的教育学逻辑与科研方法,更意识到学生身心发展的多维需求。这些收获远超课本,未来的研究生阶段学习及学术研究规划清晰。感谢母校、感谢老师们、感谢自己的坚守!

曲鸿雁老师总结:“会议传递的核心价值在于——师生需共同聚焦专业前沿动态,尤其要重视本科阶段的学习,向研究生阶段过渡的学术引导。只有将学科知识、教育实践与学生成长紧密结合,才能培养出兼具文化底蕴和创新能力的未来教师。既要扎实掌握语文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要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心理需求,与时俱进学习新知识,比如AI新技术对课堂教学的影响。曲教授特别提到,从本科硕士研究生,同学们既要学会“发现问题”,遵守学术规范,把日常课堂中观察到的语文现象变成研究课题,用实践成果去解决教育的真实问题。

本次研讨会理论探索、实践展示与技术融合,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多维启示,也为粤港澳大湾区基础教育协作注入了新动能。师生们带着对语文教育的思考与热忱,踏上从传承到创新、从学习到引领的新征程。(文/叶嘉茵 曲鸿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