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管理学院是我校办学历史最悠久的院系之一,学院秉承“立德树人、关怀未来”理念,以“通基础、精专业、强外语、重实践”为培养模式,着力推进“专业+外语+信息技术”融合,为大湾区及全国输送外语能力突出、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学院拥有1个国家级一流专业、2个校级重点/一流专业。学院拥有省级研究基地、科研团队与教学团队,省级课程建设成果丰硕。近年来,学生竞赛获奖、大创项目、学术成果丰硕,多位优秀校友就职于毕马威、宝洁等名企,近年来学生在国内外名校深造比例持续攀升。我们将邀请学院资深教授,聚焦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等4个专业,深度解读专业特色、育人优势与广阔前景。
教授介绍
甄阜铭,管理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出版有《Python财务数据分析与应用》等著作10余部,拥有3项软件著作权,主持参与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篇。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曾任财政部会计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委员等社会职务。
研究方向: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大数据财务与会计应用、ERP系统。
寄语未来的同学:“成为驾驭数据洪流的商业舵手——左手商科智慧解码管理本质,右手代码利刃破译商业密码,在这片数字蓝海中,你将定义未来企业的决策疆界。”
甄阜铭副教授
专业介绍
专业名称: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培养目标: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旨在培养掌握工商管理与计算机科学复合知识体系,具有系统化管理思维,精通现代统计方法与大数据处理技术,能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数据治理与分析问题,兼具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
核心课程:管理学、经济学原理、会计学、应用统计学、人工智能基础、Python数据分析基础、数据库原理与应用(SQL)、数据治理、非结构化数据处理与应用(NoSQL)、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数据分析与智能决策、业务领域组合课程等。
就业方向:凭借“管理+技术”复合能力,在企业数字化部门成为商业分析师或财务建模师;科技企业担任业务分析师或金融科技开发者;成为专业机构数字化咨询师或审计数据分析师。
问题解答
Q1:学习这门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哪些特质呢?
学习本专业需要具备三项核心素质:第一,跨领域转化能力——既能理解管理场景中的业务需求,又能将问题转化为可编程的技术方案;第二,数据科学素养——具备从复杂数据中识别规律的研究能力,包括处理非结构化数据、排除分析干扰因素等;第三,负责任的技术价值观——在应用数据技术时具有安全意识,确保算法决策符合法律规范与社会公平准则。
Q2:我们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和升学深造方面表现如何?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与升学赛道均表现出强劲竞争力。
就业层面:复合型能力成为稀缺资源。如金融科技公司大量招募风控分析师;零售企业高薪聘用供应链优化设计人员。专业与各行业数字化需求深度契合,具备管理+技术双核能力的人才岗位缺口在持续扩大。
升学赛道:复合型能力升学路径上展现出双重优势。申请技术类专业(如商业分析)时,特有的财务建模经验获名校青睐;申读管理方向,比纯工科生多出业务领域知识支撑。
Q3:您认为选择咱们学院的专业,学生除了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能在哪些方面实现个人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通过技术与管理双轨训练(如用Python实现财务稽核),养成“商科逻辑+工科解法”的融合思维,解决复杂问题能力提升。这种既懂技术实现又通业务规则的特质,使其在AI替代潮中岿然不动,成为数字经济时代核心人才。
师生风采
第二届AI财经案例大赛获奖选手与指导教师
学生参加第二十届数智化企业经营沙盘大赛
学生参加第五届“首冠杯”全国院校大数据分析技能应用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