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纪实|“夏竹队”以“语言+新媒体”赋能油溪文旅振兴

录入者:新闻中心李阳发布时间:2025-07-23浏览次数:10

本网讯 7月12日至21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夏竹队深入河源市连平县油溪镇,积极投身于“百千万工程”社会实践活动。夏竹队依托“语言+新媒”专业优势,聚焦“茶壶耳屋”古村落文旅开发,挖掘红色资源历史脉络,探寻忠信花灯等非遗文化中的红色记忆,通过创作新媒体内容产品、制定落地传播方案,为当地红色文化传播与非遗活化提供支持,助力地方政府推动文化资源转化。 

“夏竹队”全员合照 

聚焦红色根脉:实地走访梳理革命历史脉络

实践期间,夏竹队“挖掘红色故事、解码革命精神”为核心任务,在油溪镇团委与村委支持下,走访马屋抗战旧址、培英书房“茶壶耳屋” 等红色地标,通过采访黄艺、马越胜、黄干彬、黄乐南等同志,系统梳理过往革命历史,捕捉红色精神内核,用镜头记录历史素材。 

夏竹队”进行采访工作 

融合非遗创新:探索红色文化与传统技艺结合路径

针对国家级非遗忠信花灯,夏竹挖掘其革命年代作为“情报载体” 的红色密码,聚焦红色主题花灯教学场景,计划以多元传播渠道展现“传统技艺讲红色故事”特色,推动忠信花灯的传承与发展 

忠信花灯博物馆 

校地协同破题:定制新媒体方案破解传播难题

针对当地传播痛点,夏竹发挥专业优势,拍摄红色路线衔接镜头,补充研学申报、传承人扶持等实操信息,形成含短视频、推文、调研报告的汇编成果,为文旅宣传提供参考。 

夏竹队”在茶壶耳屋进行调研 

青春接力赋能:以专业实践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实践中,夏竹队不仅记录油溪镇红色记忆、非遗特色与生态之美,更通过“校地协同”将青春智慧转化为乡村文化振兴动能。从“茶壶耳屋”革命故事挖掘到忠信花灯红色内涵提炼,从传播方案制定到落地成果梳理,团队实现了红色文化溯源与活化的接力。带队老师杨若颉王彤一致认为此次实践活动充分激发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将青年的担当和使命融入实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夏竹队”将积极投身“百千万”,绘就发展新篇章。 

“夏竹队”在柘陂红色基地进行拍摄

文化与传播学院以此次实践为契机,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助力乡村文化振兴。通过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内涵,利用新媒体技术广泛传播,结合专业融合实现全方位支持,让乡村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光彩。这不仅是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的双向奔赴,更是文化传播价值的生动体现。(文/张慈俭 罗咏希 梁熙媛 图/梁熙媛 张慈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