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评论】招生火爆之后:南国商学院如何走好“百年名校”长征路?

录入者:新闻中心-杜逢发布时间:2025-07-25浏览次数:370

广外南国商学院今年招生再传捷报,14个专业组一次性满档,最低投档分数大幅超越省本科线,更在民办(独立)院校生源第一方阵中位次上升——这无疑是一份沉甸甸的认可。然而,在民办教育竞争愈发激烈的当下,招生火爆仅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如何升华为持久卓越,办成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的教育,更立志成为“百年名校”,实则是本校必须直面的一场深刻蜕变。

南国商学院的亮眼成绩,绝非偶然。在专业设置上聚焦“外语”+“商科”特色,精准对接大湾区外向型经济脉搏,以差异化优势在民办院校红海中开辟航道。同时,产教融合的深化功不可没:真实项目引入课堂,企业导师扎根教学,使学生所学即所用,缩短了从校园到职场的“最后一公里”。加之校园环境的精心营造、国际化视野的持续拓展,共同构筑了吸引力基础,使学校在众多竞争者中崭露头角,生源质量得以稳步攀升。

然而,招生成功的光芒之下,民办高校的“百年之路”依旧布满荆棘。首先,“生源潮汐”隐忧挥之不去。当人口结构变化的巨浪真正拍岸,当“生源寒冬”无可回避地降临,仅靠当下招生热度构建的繁荣必将面临严峻挑战。其次,民办身份带来的资源之困始终如影随形——如何突破资金瓶颈,稳定并持续吸引高水平师资,避免陷入“重硬件、轻人才”的误区?再者,“应用型”标签的深层内涵仍需持续挖掘。若产教融合仅停留于表面合作,学生核心竞争力培育不足,那么当社会需求风向转变时,学校优势便可能迅速消解。最后,治理结构的现代化与决策的长期性更是关键:如何超越短期逐利冲动,真正构建起以学术为本、以育人为核心的长效机制?

迈向“百年名校”,南国商学院需在几件大事上倾注匠心:

特色之根需深扎沃土。深耕“外语+商科”核心特色,密切追踪大湾区产业升级方向,动态优化专业布局,使特色成为不可替代的生命线。

师资为本构建“强磁场”。突破民办局限,打造更具竞争力的薪酬体系与学术发展平台,吸引并留住真正有理想、有能力的学者,形成“良师引凤”的良性循环。

人才培养瞄准社会需求。这也是应用型大学办学的立校之基。同时,产教融合须“真刀真枪”。推动合作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过,将课堂延伸至生产一线,锻造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真本领”。

治理现代化是定盘星。健全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保障学术权力独立运行,以制度确保学校在战略规划上始终围绕“育人”核心使命和长远发展目标。

管理队伍要能“干成事“。通过年底的干部队伍换届,打造一支忠诚于学校教育事业,运行高效,想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的管理干部队伍,确保学校事业持续兴旺。

南国商学院今日的“满堂红”,是民办高等教育奋力前行的生动缩影,更是对“特色办学”路径的有力肯定。然而,“百年名校”的宏愿,非一时生源盛景可承载。它要求学校在欢呼声中保持清醒,深刻洞察民办教育深层挑战,将招生优势转化为持续精进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