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9月17日,副校长王关义以“浸润在知识的海洋——从‘要我学’转向‘我要学’”为题,为2025级新生带来一场浸润心灵、凝聚力量的入学教育。王关义副校长用鲜活的案例、深厚的思考与殷切的期许,从“我要学”“学什么”“向谁学”“如何学”“努力做‘四有’好青年”五个维度为同学们解析大学学习的核心逻辑,引领他们解锁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的成长密码,助力他们在这片知识沃土上找准航向,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讲座由学生处副处长王黎明主持。
讲座现场
读懂南国:从身份标签到精神内核,开启成长新篇
“从完成报到注册的那一刻起,‘南国人’‘南国校友’便成为同学们相伴一生的身份标签。”讲座的开篇,王关义副校长指出,这个身份不仅代表着一种归属感,更承载着南国独特的精神文化与办学底蕴。
结合校园文化核心关键词,王关义副校长带领新生走进学校精神内核,从办学定位、办学目标、校训、教育理念与精神气质多个维度,为新生勾勒出大学成长的文化底色,助力他们更快融入校园、锚定发展方向。
新校训“明德明志、尚新尚行”承载深厚内涵,鼓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志存高远。“为了学生未来发展”的教育理念,更是将学生长远利益放在首位,尊重个性差异,关注可持续成长,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守正、务实、致远、创新”的精神气质,是学校发展的精神支撑:坚守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与大学精神,秉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行事风格,以建设百年名校为远大目标,在教育教学中勇于突破革新。
这些校园文化关键词并非抽象概念,而是贯穿学校办学始终的行动指南。王关义副校长殷切希望同学们在这些文化关键词的浸润下,在南国商学院开启属于自己的成长新篇。
转变思维:“我要学”是时代选择与青春觉醒
“大学是知识的海洋,在这里,要完成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这是学习态度的升华,更是走向自主成长的关键一步。”王关义副校长强调,在当前AI重塑全球分工格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期的时代背景下,“我要学”成为关键分水岭。青年需将知识、外语、数据内化为可迁移复合能力,才能获得新时代的入场券,不断学习新知识是应对时代变化的唯一确定性答案。
他以毛泽东32岁时在《沁园春·长沙》中发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浩叹,周恩来19岁创作《大江歌罢掉头东》展现“破壁而飞”的壮志,以及马克思17岁时对职业选择的深刻思考为例,激励新生在“我要学”中追寻理想、勇担使命,树立将个人发展融入时代和社会、为他人和人类奉献的远大志向。
明确方向:清晰“学什么”“向谁学”“如何学”
在明确“我要学”的理念后,王关义副校长围绕“学什么”“向谁学”“如何学”展开详细阐述。
“学什么”方面,学校育人理念涵盖“夯素质、精专业、强外语、重实践”,为学生构建“专业+通识+实践”三维知识体系。在专业知识学习上,同学们需扎实掌握外语和专业核心技能;在通识素养培养上,同学们要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在实践能力提升方面,可通过竞赛、实习、志愿服务等活动实现。王关义副校长介绍道,学校为同学们提供了多元课程资源与实践平台,助力构建T型能力架构;倡导学子入学首月绘制个人T型蓝图,明晰学习目标与发展方向;借外语课程、微专业、跨学科项目等多元路径,助力学子全面发展。
“向谁学”上,王关义副校长指出,青春最好的榜样是领袖的青春,毛泽东17岁立志出乡关、习近平15岁在梁家河煤油灯下苦读的经历,诠释了读书学习的重要性。此外,校内名师是重要学习资源,学校拥有13名二级教授、6名现任国家教指委委员等优秀教师;同学间也可相互学习,通过课堂、社团、学术活动等交流拓展;还可向庞众望、李嘉仪、石文宇、陈莉茵等优秀榜样学习,汲取奋斗精神;同时从生活中学习,提升综合素质。
“如何学”方面,王关义副校长表示,大学四年要制定整体目标与阶段性计划,学会主动探索知识,善用图书馆、线上平台等资源,借助“番茄工作法”“思维导图”“人工智能”提升学习效率。积极参与学术研讨会和学科竞赛,开展项目式学习,利用好课堂40分钟,课后及时复习巩固,学习本专业前沿文献和理论,在实践与探索中提升自我,练就“两栖型”未来人才。
主讲人王关义副校长
肩负使命:争做“四有”好青年,在强国路上书写青春答卷
2014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广大青年应“怀理想、强本领、勇担当、守纪律”,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王关义副校长指出,这“四有”并非空洞口号或刻板标准,而是新时代青年的精神坐标与成长路径,需融入日常学习生活,让担当成为习惯,让使命照亮征程。
针对“四有”的具体内涵,王关义副校长展开细致解读。他指出,大学生要立鸿鹄之志,树立正确三观,从身边小事播撒志向的种子;要注重道德修养,将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等道德规范融入日常;要勇担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志愿活动、实践项目,在奉献中实现价值;要遵守纪律,学会自我管理,在自律中拥有真正的自由。同时,要拒绝“躺平”,秉持“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学习、实践、创新三个维度实现“有为”,以“有恒”的品质攻克成长难关。
讲座尾声,王关义副校长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殷切希望同学们在四年大学时光里,找准理想方向、锤炼过硬本领、主动担当责任、恪守自律准则,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洪流,以青春之力书写属于这一代人的精彩答卷,话语掷地有声,直抵人心。(文/学生处刘阳 图/成沅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