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10月24日下午,由我校主办的第二届中华文化译介“译艺”国际研讨会在国际学术报告厅开幕。在为期一天半的会期内,来自国内高校、科研机构及出版单位的众多专家学者通过主旨演讲、圆桌论坛等密集议程,围绕核心议题进行深度交流,搭建起高水平的学术对话平台。我校副校长曾用强主持开幕式。

会议现场

曾用强副校长主持开幕式
王华校长在开幕式致欢迎词时指出,翻译是文化互鉴与民族进步的重要动力。面对AI技术冲击,他提出“拥抱技术、坚守人文”的理念,强调新时代翻译人才需兼具技术协同、专业素养、跨文化传播与战略创新能力,呼吁高校革新教育,以技术为工具、文化为内核,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王华校长致欢迎词
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黄友义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我校在中华文化译介与传播方面的成果。他强调,译介是连接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的重要桥梁,也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关键载体。面对当前国际传播新形势,他鼓励更多青年学子投身文化译介事业,提升跨文化传播能力,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促进文明交流互鉴贡献力量。

黄友义副会长致辞

合影留念
研讨会设置了多场主旨演讲,10位国内外知名学者围绕中华文化译介的关键议题分享了前沿成果。复旦大学二级教授陶友兰以《国际传播视域下翻译教育创新路径与人才培养实践探索》为题作演讲,她指出,为应对“翻译中国”的新需求,翻译教育应聚焦“译、写、传”策略,推行“亦教亦译”模式,以培养能讲好中国故事的复合型人才。

陶友兰教授作主旨演讲
南京大学黄荭教授,围绕“跨文化传播视域下的中华文化外译”展开分享。黄荭指出,提升文化软实力需讲好中国故事。她结合《乡土中国》法文版等实例,探讨如何通过对话消除文化隔阂,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黄荭教授作主旨演讲
深圳大学Tim Beaumont副教授分享了中文学术著作英译的审校心得。他强调需善用注释与术语表,在专业术语和文化典故的转换中寻求平衡,并建议学科专家在保障严谨性的同时,避免过度解读,为审校协作提供了实用指引。

Tim Beaumont副教授作主旨演讲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杨可教授分享了该校翻译课程的建设经验,涵盖课程设置、教材选编、教学创新及师资建设等方面,旨在充分利用中外合作办学优势,为培养促进中俄文明交流互鉴的翻译人才提供实践路径。

杨可教授作主旨演讲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郑杰教授以《文学伦理学批评》等外译项目为例,探讨中国理论“走出去”与西方经典“再阐释”的双向路径。他提出通过术语转化、语境重构及协同翻译等策略,在保证学术严谨的同时提升可读性,为深化文明互鉴提供了方法论启示。

郑杰教授作主旨演讲
上海外国语大学翻译研究院院长王有勇教授,围绕“AI时代中国传统文化在阿拉伯国家的译介——人工智能与文明互鉴的新契机”展开论述。他指出,AI虽提升效率,却难替代人类在文化理解与诗意传达上的作用,主张构建“人机协作”模式,培养复合型译者,以技术助力中阿文明有效互鉴。

王有勇教授作主旨演讲
北京外国语大学二级教授马会娟从审稿者视角,系统分析了中华学术外译样章在英文表达、学术规范及读者关怀等方面存在的典型问题,并探讨相应对策,旨在提升翻译质量,助力增强中国学术的国际话语权。

马会娟教授作主旨演讲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吴凡教授探讨了汉西翻译中“旅程隐喻”的跨文化重构现象。她指出,中文政治话语中蕴含必然性的史诗化愿景,在西班牙语中常被重构为理性化规划与共识决策,揭示了深层的政治文化差异,为文化传播提供了重要启示。

吴凡教授作主旨演讲
中山大学二级教授王东风重新评价了京师同文馆的翻译教育成就,指出其融合中西的博雅教育理念成功培养出大批高水平、复合型人才。从社会学视角看,其成功具有必然性,为当今高水平翻译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历史启示。

王东风教授作主旨演讲
我校朝鲜语系教授金红梅指出,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样章翻译是评审关键。她强调,高质量样章不仅依赖译者个人能力,更需团队通过系统规划、科学分工与结构化协作,实现从深度理解到多轮审校的全流程质量把控。

金红梅教授作主旨演讲
“名家谈”环节由李爱文教授主持,王心洁、陈岩、秦明吾、徐枫、陈胜等五位专家围绕“翻译与文化”展开深入交流。他们指出,翻译的本质是文化的碰撞与融合,远不止于文字转换,因此译者必须精于意象的传递。谈及人才培养,他们强调高校应致力于博雅教育,培养兼具语言能力、文化素养与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名家谈”环节
本次圆桌论坛聚焦五大前沿议题,为中华文化译介把脉定向。议题涵盖翻译人才培养、外译文语篇建构、AI技术赋能、文化差异弥合以及出版使命担当,分别由佟君、刘康龙、李元、陈毅平、游径海等专家学者主持。讨论汇聚多方智慧,从理论到实践,为提升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效能提供了多元化、建设性的解决方案。





圆桌论坛
平行论坛分两场同步开展。其中,“语言研究助力中华文化译介”论坛由我校闫秋菊教授主持,丁国旗教授担任点评人;“国际传播促进中华文化译介”论坛由英语语言文化学院副院长李春梅教授主持,陈毅平教授担任点评人。两场论坛聚焦细分领域,深入探讨了语言研究与传播实践对中华文化译介的双重支撑作用。

东语语言文化学院院长池圣女教授主持闭幕式
李明教授为本次研讨会作总结发言。他梳理了会议在中华文化译介的理论研究、实践路径与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成果。他相信,此次会议凝聚的共识与智慧,必将对推动该领域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并为未来的协同创新奠定坚实基础。

李明教授作会议总结发言
本届会议由我校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多语种中华文化译介研究中心”、校级一流学科“外国语言文学”学科、校社科联共同承办,并得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天津外国语大学翻译与跨文化传播研究院的协办支持。该中心依托学校十余个外语语种优势,长期致力于中华文化外译与传播研究,其工作为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提供了坚实支撑。(文/李阳 图/伍国滔 张嘉浠 曾智琳 区楚琪 关心怡 黄馨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