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11月15日,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主办,经济学院承办,中国农村财经研究会、经济科学出版社联合协办的第三届“南国经济论坛”,在广外南国商学院国际会议厅召开。论坛以“做强国内大循环 构建广东新发展格局”为主题,吸引了90多位高校教授、科研院所专家、企业高管、行业协会代表及研究生等各界人士齐聚,助力广东内循环提质。广外南国商学院副校长王关义主持开幕式。

会议现场

王华校长致欢迎词

王朝才会长致辞

李林副社长致辞
王华校长代表学校致欢迎词。他指出,论坛主题契合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与广东发展部署,为学界、政界、业界搭建了回应时代之问的高层次交流平台。王华介绍了学校的办学规模、学科特色与科研平台优势,期待论坛碰撞思想智慧,为广东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贡献力量,并预祝论坛圆满成功。中国农村财经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王朝才表示论坛主题紧扣当下时代发展需求,他强调农村是国内大循环的重要发力点,期待论坛能为相关领域的创新发展提供有力助力。经济科学出版社财经分社副社长李林表示论坛精准对接国家战略与广东发展脉络,极具现实意义。他简要介绍了出版社的平台资源与优势,表示愿为论坛的优质学术成果提供专业的传播与出版支持,助力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发展动能。

合影留念
开幕式尾声,全体参会人员共同合影留念,定格下这一凝聚智慧与共识的重要时刻。

苏武俊院长主持主旨论坛
主旨论坛由经济学院院长苏武俊教授主持。围绕“国内大循环”这一核心主题,五位专家依次分享研究成果:王朝才围绕“内循环发展的思考”展开分享。他指出,扩大内需是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结合消费率与恩格尔系数数据,他分析了收入差距、储蓄率高等难点,并提出通过提高劳动者收入、促进消费升级与产业结构创新,破解生产僵化问题,推动经济良性互动。

于海峰教授作主旨报告
广东财经大学校长于海峰教授以“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财税改革”为主题,强调财税改革需破解地方保护与制度壁垒。他提出通过税制统一、转移支付优化及区域财税合作,构建公平竞争环境,促进要素畅通流动,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王关义教授作主旨报告
王关义教授围绕“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与思考”展开分享。他指出,消费与民营经济是推动经济复苏和繁荣的两大支点,应强化消费的基础性作用,以消费升级牵引产业升级。他强调需平衡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构建“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的协同机制,并着力破解广东民营经济发展困境,激发其作为经济增长引擎的活力,巩固广东在全国发展中的领先优势。

夏杰长会长作主旨报告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原副院长、中国市场学会会长夏杰长针对“广东消费区域差异及化解策略”进行剖析。他指出广东消费区域差异显著,建议通过普惠式基建、数字技能培养及高端消费场景打造,缩小区域差距,激发消费潜力,助力内需扩容提质。

彭方平教授作主旨报告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彭方平教授以“科技革命背景下的国内大循环”为主题,强调创新是驱动经济循环的核心。他结合中美消费数据与数字经济政策,探讨如何通过技术革命优化投资结构、提升居民消费,推动分配公平,增强国内大循环的韧性与活力。
午后,论坛进入专题论坛环节,由经济学院副院长王继洲主持,六位嘉宾围绕“构建广东新发展格局如何做强国内大循环”这一细分方向展开更具针对性的探讨。

许航敏所长作专题报告
广东省财政厅科研所所长许航敏围绕“内循环推进从以物为主转向以人为本”展开探讨。他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需树立科学的循环观,推动需求、价值、利益与绩效的循环转化,以人为核心提升内循环质量,实现经济从“以物为主”向“以人为本”的根本转变。

齐瑞福教授作专题报告
广外南国商学院经济学院齐瑞福教授以“广东助力国内大循环的路径”为主题,分析国内大循环的战略意义与实施基础,提出广东通过支线机场建设、消费提振、区域协同及欠发达地区投资等举措,强化内循环支撑,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李焕荣教授作专题报告
广东省企业家健康管理学会会长、广外南国商学院教学质量监督与评估中心主任李焕荣教授分享“创业者社会网络对创业韧性的影响机制研究”。他指出,社会网络通过创业幸福感的中介作用增强创业韧性,而面子文化与环境不确定性具有调节效应,为提升创业者抗风险能力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策略。

孙波涛主任作专题报告
自然资源部南海局机关事务中心主任孙波涛以“海洋经济赋能广东国内大循环”为题,强调海洋经济在供给升级、需求激发与流通优化中的关键作用。他提出通过科技引领、蓝色金融创新与区域协同,将广东打造为海洋强省,增强国内大循环新动能。

李玥副院长作专题报告
广外南国商学院经济学院副院长李玥探讨“低空经济火热背后的理性思考”,指出低空经济虽潜力巨大,但面临制度缺失、技术瓶颈与重复建设等问题。他呼吁加强顶层设计、突破核心技术、丰富应用场景,推动产业从“概念追捧”转向务实发展。

王先庆院长作专题报告
广东白云学院应用经济学院院长王先庆剖析“强制造与弱贸易悖论”,指出国内大循环梗阻在于流通环节滞后。他强调中国需重构现代流通能力,培育世界级“链主”企业,掌握供应链主导权与定价权,以破解“能造不能流”的结构性矛盾。

优秀论文颁奖








八位优秀论文作者进行交流分享
论文交流环节由经济学院副院长高洁主持。交流开始前,大会先对优秀论文作者进行表彰——从征集到的30篇论文中评选出10篇优秀论文,颁奖嘉宾为获奖代表颁发证书。表彰结束后,夏海霞、李淑一、周泳光、方泽凯、党雪、欧杰、吴锋、邓永亮等八位来自省内高校的获奖作者先后登台,结合自身研究方向分享核心成果。他们的研究紧密围绕广东经济发展与国内大循环需求,涵盖多类关键领域:既有广东外贸企业韧性提升、低空经济财政支持等产业政策议题,也包含数字化创新与收入不平等、人工智能金融应用等科技经济关联领域分析,还涉及Z世代消费潜力释放、数据资产信息披露等消费与企业发展维度研究,兼具学术深度与实践针对性,引发现场广泛关注。


专家点评环节
在论文分享结束后,广州城市理工学院教授张松、广东财经大学教授姚维保作为点评嘉宾,对论文进行专业点评。不仅为青年研究者后续完善成果、深化研究指明方向,也帮助现场参会人员更透彻地理解论文核心内容。

高洁副院长总结发言
高洁代表论坛组委会致闭幕辞,她对各位嘉宾的精彩分享、参会人员的积极参与以及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并总结了本次论坛的成果,为第三届“南国经济论坛”画上了圆满句号。(文/李阳 尹秀珍 图/谢秋洁 杜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