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华韵与世界多元共融 第二届多语言儿童诗歌朗诵大赛落幕

录入者:新闻中心-杜逢发布时间:2025-11-24浏览次数:10

本网讯 11月20日下午,第届多语言儿童诗歌朗诵大赛决赛在C202顺利举行。出席本次大赛的评委有东方语言文化学院副院长许静华教授、西方语言文化学院杨帆副教授、教育学院翁琳副教授郑圆皓老师和曹蕊老师。

比赛详情

本届大赛以“民族展华韵,世界多元”为核心主题,面向全校学生打造多元文化与语言艺术的展示平台共征集多语言儿童诗歌朗诵作品109。经过前期多轮筛选,来自教育学院、西方语言文化学院、东方语言文化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等多个学院的12支队伍脱颖而出,齐聚决赛现场。比赛语言涵盖中文、英语、西班牙语、俄语、客家话、云南话等,既展现通用语言的魅力又传承方言的文化特色。选手们通过精心打磨的现场表演,在深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理解与尊重的同时,也近距离触摸世界多元文化,有效拓宽了国际视野。

翁琳老师致辞

大赛伊始,教育学院翁琳老师致辞。她指出,本次大赛是智绘鸽·多语言志愿服务队的实践延续,旨在为南国学子搭建更广阔的语言展示与文化交流平台。同时,赛事汇聚多学院力量、涵盖多语种作品,既能让同学们尽情展现语言风采,能推动优秀作品走出校园、链接国际舞台,助力大家在多元表达中成长。此外,翁琳老师还向所有参与师生与评委的辛勤付出表示诚挚感谢,并寄语学子们在文化传播的道路上持续前行。

选手现场展示

在接下来的儿童诗歌朗诵展示环节中,各队伍借助多媒体课件、音频、实物等载体,极具新颖性、直观性地展示了他们朗诵儿童诗歌的创意构思、情感内涵和朗诵特色等。

采薇小队中文《美哉诗经》

选手以诗韵流转的中文拉开表演帷幕,婉转声线在默契共鸣中缠绕,既传递出作品的文化底蕴与人文温度,又借助对经典词句的深情演绎层层深化主题。她们吐字清泉滴石般脆亮,节奏若春溪漫行般从容不迫,饱满的情感藏在每一次语调的起落间;朗诵收尾时,灵动舞姿翩然衔接,语言的韵律与肢体的柔美浑然一体。这场双人演绎,为观众奉上一场浸润心灵的视听盛宴,将中文朗诵与舞台艺术交融的独特韵味,展现得尽善尽美。

瑜筷组合中文《我心中的中国月亮》

一曲粤语经典童谣,成为两位选手的表演开篇——熟悉的旋律瞬间拉进与观众的距离,亲切感油然而生。她们借由对经典意象的深情解读自然点题,随后以标准中文展开朗诵吐字清晰透亮、节奏舒展从容且情感饱满真挚,依托语言的韵律变幻与情感的收放起伏,传递作品的文化根基与人文暖意,为现场带来一场传统与真情碰撞的视听体验,让众人深切感受到中文朗诵的绵长魅力。

流油的牛油果西班牙语《如何画一只小鸟》

选手用灵动俏皮的语调以西班牙语诵读儿童诗歌。她的发音地道纯粹,细腻鲜活的情感让文字瞬间拥有了生命力——既把创作时的天真乐趣与热烈热忱洒满全场,又与绘本画面形成奇妙的呼应共鸣。借着西班牙语特有的韵律波折,她将创作过程生动铺陈,那些满是童真的场景仿佛突破书页阻隔,清晰地呈现在观众眼前。大家在沉醉于西语独特韵味的同时,更沉浸式地享受了一场充满童趣的视听狂欢。

许静华教授点评

所有队伍完成展示后,东方语言文化学院许静华教授进行总结点评。首先高度肯定各队伍的精心筹备,特别是在服装上的用心,不仅体现了对比赛的重视与仪式感,更彰显了南国学子认真严谨的态度。许静华教授表示,在多语言文化交融的背景下,本次活动既是展现作品多元魅力的平台,更是一场兼具仪式感与创造力的文化盛会。她特别提及,各队伍在多语种演绎、发音韵律的感染力,以及互动设计、多维度展示等创意形式上的巧思,都为朗诵艺术注入了新活力。最后,她鼓励同学们延续比赛中的认真与创新精神,期待这项活动能走向更大舞台,让多语言文化的魅力被更多人看见。

颁奖环节

合影留念

最后,当合影留念的温馨瞬间定格在镜头之中,第二届多语言儿童诗歌朗诵比赛也圆满地落下了帷幕。本次比赛不仅为同学们搭建了一个展现多语言魅力与创作创意的舞台,更拓宽了他们文化交流与国际表达的实践路径。期待这些融合民族华韵与世界多元的作品,能成为文化传递的纽带,让更多人感受到语言与童心碰撞的温度。文稿/曹谨、陈海晴 摄影/成沂恩、何潞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