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部邀请曾用强副校长指导科研与教改

发布者:大英部-蔡英玲发布时间:2024-03-15浏览次数:10

314日下午,大学英语教学部邀请副校长曾用强教授,面向大英部全体教师在智慧教室G304开展了一场以“轻松科研,快乐教改”为主题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旨在帮助教师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教育科研方法,激发教师们对科研与教改的热情,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申报率。讲座由大英部张习群主任主持。

张习群主任主持讲座

讲座伊始,曾用强首先提出了重构现有教学模型的想法,并分享了关于教学和科研的新思考角度。他巧妙使用了穿着旗袍和西装的比喻,来说明科研应该成为教师的一种气质,而不仅仅是任务。科研可以成为教师的一种习惯,改变教师气质,使其成为更有思想、知识和品味的教师。与此同时,他详细解释了科研的思维方式,强调问题浮动,将日常生活和教学过程中看得见的现象转化为研究问题,通过变量设计或教学干预进而提炼出其背后看不见的抽象概念、机制、模型等,再采用目标导向,使科研反馈教学,成看得见的思考成果及应用,使教师有获得感,即思想智慧上的收获。

副校长曾用强分享创新教学模式

在讲座中,曾用强详细阐释了“教学即科研”的理念,他指出,通过教学过程的实践和探索,教师们可以发现科研的潜力,并将科研成果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实现教学与科研的良性循环。为更好地帮助老师们进行教学改革,强调“以教为主”转换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曾用强指出当前科技快速发展,尤其互联网和人工智能AI等技术应用不但带来了新职业新岗位,传统行业和岗位的能力要求也发生了变化,因此我们的教学也得变。

曾用强从目标能力、教学生态、成果凝炼等三方面提出了“以教为主”转换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一系列创新的教学模式。在目标能力方面,通过教材二次开发,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语言加工和语言应用。在教学生态方面,构建英语“智学”南国模式,通过导学、自学、督学、同学、助学等五个环节,使教材资源化、课程个性化、能力可视化。在成果凝练方面,曾用强副校长提出大英部建立国才培养基地的产业学院,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开设“微专业”(“国才”班)。根据调研国际化人才需求,了解岗位及能力结构,创新“微专业”的课程体系,例如3+23门通用公共英语课+2门专业课),合作开发课程,进一步培养南国国际化人才,并产出一系列成果,如课题、教材、课程、学生就业、教师发展、教学成果奖等。

大英部教师参加讲座

讲座最后,曾用强强调大英部对英语的定位不应该只是简单地掌握英语能力,而是要引领大英走向更专业化发展。他鼓励老师们积极参与到教学改革中来,以促进思维方式的转变,并期待尽快产出教学科研成果,“凝聚南国智慧,输出南国智慧”。

大英部王瑞英副主任对此次讲座进行了总结发言。她总结了自己在这一场教学改革讲座的学习体会和思考,并呼吁大英部教师团结互助,在曾用强副校长的带领下,凝聚智慧,输出智慧,实现教学改革的切实落地和执行。

提问环节,大英部黎会华教授和李兰生教授将自己的英语教学实践方法进行了分享并且提问。曾用强提议黎教授可将学生作品更加体系化,打造成品牌,并建立更系统化的教学模型,借助大平台进行输出,以此提高可见度并扩大影响力。他回应李教授对于学生的差异性是否可以分班教学的提问,引用“邓小平‘先富带动后富’”的理念,并认为应该在班级中可建立良好的学习生态体系,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可以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并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大英部 蔡燕玲 王瑞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