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下午,由大学英语教学部语言中心主办的一场精彩的英语演艺汇在H406顺利举行,大学英语教学部常博阳老师以 “英语戏剧诗歌与自我成长疗愈及现场演绎” 为主旨指导本次活动,旨在通过英语戏剧与诗歌的独特魅力,助力学生在语言学习中实现自我成长与心灵疗愈,为校园文化生活增添了一抹别样的亮色。
师生热烈讨论
活动伊始,常博阳老师首先对戏剧的起源和发展进行了概述。她通过一段生动的视频,为同学们科普了戏剧从萌芽到发展的历程,让大家对戏剧这一艺术形式有了初步的认识。紧接着,常老师深入讲解西方戏剧与中国戏曲的区别,从二者的表现形式、文化内涵体现以及音乐唱腔等方面展开阐述。她抛出“中国戏剧是什么样子的?它与西方有共同的特征吗?它从哪里来?” 等问题,引导同学们深入思考,进而详细介绍了魏晋南北朝百戏融合、唐代参军戏与歌舞戏、宋代杂剧与南戏、元代杂剧鼎盛、明代传奇与杂剧并存、清代京剧形成与发展等中国戏曲发展的重要阶段。随后,常老师又提及现代话剧、音乐剧等新型戏剧形式的涌现,以 并通过引导同学们思考中西方戏剧表演的不同特点,自然地过渡到中外诗歌的起源与发展话题。
老师鼓励大家演绎片段
在介绍诗歌环节,常老师播放了现代诗“As I Began to Love Myself”(《当我开始爱自己》),并以 “为什么查理·卓别林作为喜剧大师能写出这样一首悲伤却又治愈的诗?” 引发同学们的好奇,继而深入剖析诗歌戏剧所蕴含的疗愈力量。常老师从戏剧疗愈法的理论基础入手,逐步讲解实践方式,并分享了相关体验,让同学们对戏剧疗愈有了系统而全面的认识。
活动过程中,现场互动环节“故事与共鸣” 将气氛推向高潮,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感悟与故事,在交流中加深对戏剧诗歌疗愈作用的理解。活动接近尾声时,常老师播放了英国话剧Wonder Boy(《奇迹小子》),并鼓励学生们上台演绎其中的片段。同学们的表演自然流畅,展现出一定的英语运用能力,也透露出对戏剧的喜爱,现场氛围轻松愉悦。
同学们现场演绎
此次英语演艺汇由大学英语教学部精心筹备,以英语戏剧与诗歌为核心,为学生搭建起拓宽视野的桥梁。活动打破单一学习模式,引导同学们走进多元的语言文化世界,通过戏剧与诗歌的独特魅力,让大家在赏析、演绎过程中感受不同观点与思想的交融碰撞。在沉浸式体验中,同学们不仅锻炼了英语表达能力,还借助戏剧台词与诗歌文本的深度解读,探索出提升英语阅读能力的全新路径。(供图:CEO新媒体部 毛漫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