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9日晚,大学英语教师发展研究所第二十六期学术研讨会在线举办。本次研讨会聚焦“数字素养”的研究方向,采用文献导读与互动研讨相结合的形式,深入探讨技术强化和数字多模态创作对教育教学的深层影响。本期由常博阳、周丽姿两位老师主讲,王瑞英所长对导读内容作总结性评述,研究所部分成员参与研讨,交流氛围热烈。
研究所成员参会
常博阳老师分享了题为”Technology-enhanced self-regulation training: A dynamic training model to facilitate second language Vietnamese learners’ self-regulated writing skills”的研究。该论文探讨了技术增强自我调节训练对二语学习者学术写作能力的影响。研究以Zimmerman的理论框架为基础,通过准实验设计发现,实验组学生在写作分数、词汇丰富度及自我调节能力上显著提升,技术工具的应用有效优化了写作过程。常博阳老师指出,该研究为技术赋能语言教学提供了科学依据,并建议教师在写作课程中融入自我调节策略,以提升学生的学术写作能力。
常博阳老师讲解自我调节策略理论框架
周丽姿老师导读的文献”Embedding digital multimodal composing in EFL curriculum: Students’ video design and literacy demonstration”聚焦数字多模态创作(DMC)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通过分析中国大学生制作的科学纪录片,揭示了学生在多模态创作中展现的受众意识、符号意识、创造力等七种素养。周丽姿老师强调,DMC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多模态表达能力,还能与传统语言学习相辅相成,为教学创新提供了重要启示。
周丽姿老师探讨数字多模态创作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在自由讨论环节,与会教师围绕技术工具的实际应用、多模态教学的设计与评估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王瑞英所长在总结中指出,本次研讨会展示的研究成果为大学英语教学和科研方向提供了新思路,技术赋能与多模态教学的结合是未来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在研究中,可以充分利用混合式的研究方法,充实自己的研究素材并提升客观可信度。她鼓励教师们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将理论成果转化为实践动力,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和素养。
本次研讨会为与会教师提供了宝贵的研究和教学经验,也为大学英语教学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大学英语教师发展研究所将继续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推动教师专业成长与教学改革实践。(大英部 常博阳、周丽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