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晚,我部教师何梓健举办了主题为“文学翻译与体用视野”的访学分享会,向大英部的老师汇报了其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为期一年的访学研究成果与心得。会议由主任助理许秀芬主持,部门教师代表积极参与交流与讨论。何梓健的分享深入剖析了文学翻译的前沿理论与实践,并展示了其将中国传统“体用”哲学思想融入翻译诗学研究的创新探索。
部门教师积极参与线上研讨
分享会伊始,何梓健从广外文学翻译的领先地位、专家导师的卓越成就以及个人多年学术研究兴趣介绍了此次访学的背景。他特别提到,此次访学的最大收获是从过去对意义忠实的执着,转向了从诗学与文化视角来理解文学翻译的本质,完成了对“审美重构者”与“文化阐释者”的认知重塑。
在访学期间,何梓健对文学翻译的核心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学习的重点从“如何译”转向了“译得美”,并深入接触了“创造性叛逆”等理念,特别是在导师指导下接触到的“跨艺术翻译研究”视角:将文学翻译置于绘画、音乐等艺术框架下,通过分析原作的“用色”“用形”“用声”“用义”,实现了“进入语言、跳出语言、反哺翻译”的学习效果,极大地拓宽了翻译批评与实践的维度。而后,他将访学所思融入个人研究课题——以“体用”思想探讨广府童谣英译。他将在广外接触到的“四用”与延伸至传统的“体用”哲学,并作案例分析。
何梓健表示,此次访学经历为他未来的教学与研究带来了深刻启示。在翻译教学中,他将尝试培养学生对文本背后的美学、功能与意蕴的感知能力,而不仅追求语言的“对”,这种关注审美与文化阐释的翻译路径,或许是人类译者与教育者在人工智能时代可以不完全“屈从”于AI的路径之一。许秀芬在总结中表示,本次分享会内容翔实,视角新颖,为我部教师的学术研究和翻译教学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与启发。
我部一贯重视教师发展,近年来不断探索拓宽渠道,想方设法助力教师职称晋升、学历提升、学术交流和成果产出,以优质师资助力我校大学英语教学科研水平稳步提高。(大英部 何梓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