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师发展研究所】研讨会第四十期-AI素养量表开发与验证文献导读

发布者:大英部-蔡燕玲发布时间:2025-11-10浏览次数:10

119日晚,大学英语教师发展研究所第四十期学术研讨会于线上顺利举行。本次研讨会聚焦二语写作中学生AI素养量表的开发与验证:特定领域视角”研究,华南理工大学徐鹰教授研究生团队导读合作进行。本次研讨会由徐鹰教授主持,陈同学担任论文导读人围绕电子科技大学徐林林教授等学者2025年发表于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的论文Th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scale on student AI literacy in L2 writing: A domain-specific persepective展开深入探讨研究所王瑞英所长及部分成员参与研讨。

参会成员

在论文导读环节,陈同学首先系统梳理了该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她指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学生是否具备正确理解、使用、评估并遵循伦理运用AI的能力,已成为教育界亟待探讨的课题。然而,现有研究尚缺乏针对二语写作领域的、具备良好信效度的AI素养测评工具。徐林林教授团队的研究正是基于这一缺口,致力于开发并验证一个具备领域特异性的学生AI素养量表。

 

论文导读

陈同学进一步阐释了该研究的理论框架构建过程提出了包含“理解-使用-评估-伦理”四个维度的AI素养理论模型。通过量表开发与验证两个阶段,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等方法,最终确立了具有良好信效度的四维度模型。随后,陈同学也分享了研究的不足。她认为该研究主要依赖学生自评数据,未来可结合观察、访谈等多源数据加以补充验证;样本均来自中国大学生,其普适性有待在更广泛群体中检验;同时,量表也需随AI技术的迭代而持续更新。

在点评与研讨环节,徐鹰教授强调,在AI时代背景下,选题的前沿性与创新性是产出高水平研究成果的关键。徐林林教授团队的研究正是抓住了“AI素养”这一时代风口,通过严谨的理论框架构建、研究工具开发与高级统计方法(如结构方程建模)的应用,成功开发出一个兼具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的测量工具,为后续实证研究奠定了基础,这是其能够发表于顶级期刊的重要原因。徐鹰教授进一步鼓励研究所成员,要具备敏锐的学术眼光,善于从前沿文献中发现研究缺口,并勇于进行工具开发与方法创新。他特别指出,掌握建模工具进行因子分析与模型验证,是提升研究层次的重要技能。

在最后的自由交流环节,王瑞英所长与徐鹰教授就后续研究方向进行了简短探讨。双方均认为,开发针对“口语AI素养”的测量工具具有重要潜力。徐鹰教授建议研究团队可运用“滚雪球”文献法,深入研读该领域核心学者(如Ng、Knoth、Warschauer)的系列著作,夯实理论根基。

本次研讨会内容充实,不仅加深了团队成员对AI素养量表开发流程与方法的理解,更激发了大家围绕AI与语言教育开展创新性研究的热情,为研究所未来的学术探索指引了方向。(大英部 许秀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