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开展民宿市场发展研讨会(3)——聚焦云南大理“民宿+”创新研究

发布者:管理学院-何诗莹发布时间:2025-05-23浏览次数:10


为深入分析云南大理民宿市场创新现状聚焦”民宿+“的新趋势,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师生团队依托于云南大理“洱痕·白居纪”民宿运营的大学生创业实践项目,于2025520日在G304开展云南大理“民宿+”创新研究专题研讨会。本次研讨会以民宿+为主题,聚焦行业融合发展趋势。研讨会围绕:1、民宿+花艺;2、民宿+茶艺;3、民宿+康养;4、民宿+非遗手工四大领域进行调研。调研内容涵容:发展历程、文化属性、经济属性、目前的主要形式、与民宿的结合、未来发展方向等。

邓雅心同学聚焦大理"民宿+非遗扎染"模式的创新实践,揭示传统工艺与现代文旅的共生之道。通过构建沉浸式文化体验空间,将扎染技艺融入民宿场景,游客既可感受蓝白美学的视觉冲击,又能参与从植物染料到纹样创作的全流程工艺活化。产业组织上形成多方协作网络,整合零散作坊形成标准化生产链,既保留家庭式工坊的灵活特质,又培育出引领创新的文化品牌。产品体系室上突破传统边界,在天然染料色谱拓展与纹样革新中注入当代审美,打造兼具文化厚度与现代气质的特色文创。传播策略注重虚实共振,线下串联扎染主题景观廊道,线上以意境化叙事传递非遗美学,构建起多维立体的品牌形象。社区共建培育新生代匠人群体,推动非遗传承代际接力,让千年技艺在绿色发展理念中永续焕新,为乡村振兴注入活态文化基因。

邓雅心同学分享“民宿+手工扎染”模式


李羡文同学本次汇报的内容是云南大理“民宿+茶艺”融合发展调研分析。她从六个部分进行介绍。第一,她先介绍了云南大理传统茶艺文化有白族三道茶和下关沱茶。第二,在大理的民宿与茶艺发展历程方面,她向我们介绍了早起萌芽时期、中期和深度发展时期。第三,她从文化属性切入,向我们介绍关于大理民宿茶艺的非遗传承载体和在地生活方式表达。第四,是经济属性;她向我们介绍到关于产业链延伸和附加值提升的问题。第五,她介绍了大理民宿的主要形式与结合模式。最后,她讲到关于大理“民宿+茶艺”的未来发展方向重点在深化非遗IP赋能和拓展研学市场。

李羡文同学分享“民宿+茶艺”模式


龙星如同学和我们一起分享了民宿与花艺融合发展的多维价值。民宿从传统住宿向文化体验转型,花艺从生活装饰升华为情感表达,两者结合既是历史演变的必然,也是文旅创新的实践。文化层面,民宿通过地域建筑与花艺的象征设计传递文化底蕴;当前,花艺主题民宿、沉浸式体验空间已成行业亮点,未来需向多元化与品质化并进,如融合手工艺、美食打造复合IP,深化专业课程与定制化服务。这一模式不仅是产业升级路径,更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对话桥梁,为民宿行业提供可持续发展启示。

龙星如同学分享“民宿+花艺”模式


陈俊杰同学分享了了大理“民宿+康养”产业从社区服务到专业化旅居的发展历程,揭示了健康产业与在地文化的融合路径。通过整合白族建筑、禅意美学和民族医学智慧,构建了“身心同养”的沉浸式体验空间,将颂钵疗愈、傣医睡药疗法等非遗技艺转化为特色康养服务,形成独特的“疗愈经济”模式。提出“住宿+服务+体验”的复合业态,细分出温泉疗养、民族医学、禅修康养等差异化路径。未来需通过文化深化、员工培训强化和服务标准化,进一步推动产业升级,为乡村振兴提供兼具民族特色和专业性的健康旅居范式。


陈俊杰同学分享“民宿+康养”模式


在同学们分享结束后,团队老师钟皓对大家的汇报内容进行了深入总结,并提出了指导建议与未来展望。他指出:“大理的每一间民宿都是文化与创新的交汇点,‘民宿+’的模式赋予了民宿更多元的功能与价值。我们希望将‘民宿+扎染’、‘民宿+花艺’、‘民宿+康养’、‘民宿+茶艺’等创新实践的调研成果,真正融入民宿的日常运营与品牌塑造中,让文化体验与生活方式深度融合。”

钟皓老师点评同学们的汇报展示

通过本次以“民宿+”为主题的研讨会,师生们全面剖析了云南大理民宿市场与多元文化融合的现状与潜力,深入理解了“民宿+”模式如何通过扎染、花艺、康养、茶艺等元素丰富民宿的文化内涵与市场竞争力,为后续的实践探索奠定了坚实基础。


撰稿人:陈俊杰、钟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