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本科四年是人生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进大学的时候,每个人都意气风发,但是四年以后毕业时,同学之间还是会分出明显的差距。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同学们对自己在大学四年如何规划、如何用好学校提供的教育教学资源,能力是不一样的。新入学的同学们,一定渴望了解如何才能安排好自己大学四年的学习?
如何选书:别把眼光局限在教材上
大学生一般看的是三种书:第一种是教材;第二种是外文;第三种是杂志或者报纸。大家在中学读书时,一直只读教材与教辅,但如果到了大学,仍然是只读教材或者教辅,是不是大学教育的悲哀呢?比如一个读中文系的学生,从来没有读过《红楼梦》,永远只读别人点评红楼梦的文章,那他以后怎么去研究《红楼梦》?
大学设置了那么多专业和学科,一个学科之所以能够成立,一定有它的道理。在它的发展过程中间,一定会留下千古不朽的名著。建议大家要去啃一啃那些非常厚的书,当然并不是说每本书都一定要从头读到底,但是读名著的感觉,和读教材是完全不一样的。读过了你就明白“秋水文章不染尘”的境界,不仅仅是在文学作品中,在科学作品中同样存在。大学期间,如果要提升自己的修养,必须读一些文学名著;要提高自己专业的能力,必须读一些专业领域内的名著。
如何读书:不仅要读得细,还要读得粗
读书读得细,其实是不容易的。 但同时,更难得的是读书读得粗。我们的同学读书的时候有个很大的问题,有的时候过于细。什么叫过于细?每个题目都会做了,但是对一门课的总体的知识结构,是不了解的,或者是忽视的。从来不考虑一章与一节之间、上一章与下一章之间、一章里面的各个节之间,它是怎么串起来的。因为有很多的知识,它是连贯的,不是分裂的,所有的知识之间的连贯性是什么?这是对一门课总体把握的关键所在。如果你只会做题目,没有对一个学科的宏观的概念,你是不会有发展的。大家应该对自己读的书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也就是细到知识点,粗到目录框架。
如何选课:去选那些最训练大脑的课
大学除了必修课,其它的都是实行选课制。很多学生在交流选课时,往往关注哪个老师不点名、哪个老师给分给得特别好等等。其实,大学的选课制度,是给大家一个充分掌握自己学习机会的权利,你应该怎么学呢?
大学最重要的不是学的那些内容,而是学的过程。一个读过大学的人,和一个没读过大学的人有什么区别?知识的积累是在其次的,主要的区别是能力的训练。大学里最大的收获,就是让你在搞明白那些复杂高深的东西的时候,使你的脑子受到了训练,让你变得更聪明;使你的思维受到了训练,让你变得更从容。那么大学里应该怎么选课呢?当然是什么课能让你脑子变得更聪明,你就应该去选什么课。越是难的课,你的大脑受到的训练越多,收获越大。
什么是好的课程?如果一门课,你自己看书看得懂,你不会以为这个老师好;如果一门课,有10个人能教,你也不会觉得这个老师教得好。只有一门课,一般的老师教不了你,你自己看书根本看不懂,而听了某个老师的课,你茅塞顿开,一下子全明白了,胜读10年书,这个课就选得好,这个老师就是好老师。这种课是什么课?一般就是最难的课。所以,最好的课一般出自于最难的课。
如何思考:面对各种思想能否独立判断
大学四年是读书最好的四年。但读书也会使人迂腐。第一句话提醒你们一定要好好读书,第二句话提醒你们读书时始终要有自己的观点。中学教育讲的是成熟的、定式的东西,而大学教育肯定有各种思潮在那里碰撞,你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思想,有的你认为很荒诞,甚至是匪夷所思的时候,你如何把握好自己?因此,一定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千万不要被动地被各种思想牵着走。
比如,读一篇论文,引言是必须要看的,因为你要知道这篇论文到底是讲什么的;结论也肯定是要看的,因为你要知道这篇论文到底解决了什么问题。中间过程可以暂时不看,先思考一个问题:从文章的出发点到其结论,自己能否推断得下去?如果可以,也就知道这个人的文章不过如此,自己也会做。如果不可以,再去看中间过程的论述,从中领悟到比自己高明的东西。如果推断的结果是不一样的,那就更好了,说明你可以写文章发表了,你找到了自己的观点。因此,在阅读别人文章的时候,你必须始终保持一种独立的判断,在看书的时候,一定要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学术独立,思想自由”是大学最宝贵的精神。
如何学习:不要把视野仅放在校园里
大学课堂里应该听什么?有的学生说,“我听的课以为都懂了,回去看书发现有些不懂,一到考试发现什么都不懂。”所以,你们要学会听课:如果你们的课堂笔记都是书上有的东西,那你回去抄书就可以了。课堂笔记就是要记老师说的、书上没有的东西。要达到这个境界,一定要做出判断,一定要预习,只有预习才能知道哪些是书上有的,哪些是老师补充的。
美国的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现在有规定,所有学生在本科四年的学习中,必须有一年的海外学习经历。为什么要把学生派往世界各地呢?耶鲁大学的校长回答说,耶鲁是培养世界领袖的地方,世界领袖需要宽广的胸怀,而这种宽广的胸怀是课堂里培养不出来的。如果一个学生从一种社会环境,到达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社会环境,能够很好地认同对方的文化价值观念,说明这个学生的心胸很宽广。所以,如果有出境交流的机会,请大家一定要把握和珍惜。
最后,希望所有的新生常到图书馆来,读你想读的书,在这里成才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