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故宫建筑,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儿

发布者:张晓娜发布时间:2020-12-04浏览次数:26

承载千年古老文明,蕴含无数沧桑故事。为庆祝纪念故宫营建六百年,123日,由广外南国图书馆主办,题为“至上营造——六百年紫禁城的前世今生”的专题讲座在F101拉开了序幕,全场座无虚席,到场师生近160人。主讲人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艺术学院杜鹏教授,本场讲座由图书馆馆长蒋吉频主持,我校董事长丁小军、经济学院书记黄汉成出席活动。


董事长丁小军出席活动

“如此宏伟阔大,如此绚丽多彩,许多人到了那儿,却只能见到木头房子。所谓茫茫然不知所云,如果只是打个卡而已,就相当遗憾……”,蒋吉频为此引出了本场主题:故宫建筑。


座无虚席的活动现场

正式开讲前,杜鹏首先解释了题目的含义,即取名“至上营造”的原因。“故宫之大,举世无双,故宫之美,叹为观止。我认为,故宫的营造技艺是至高无上的,代表了中国建筑的最高水平”,他评价道,“去参观,大概都是早上9点精神抖擞地进,下午5点筋疲力尽地出。即便如此,也只能是走马观花地看过。”


杜鹏演讲中

讲座内容主要分为五个部分:故宫肇建、整体布局、屋顶形式、细部营造以及对西洋建筑的借鉴。第一部分中,杜鹏介绍了命途多舛的故宫建造史,从元大都到明朝永乐年间,再到清军入关,紫禁城经历改朝换代,惨遭四次失火,度过漫长的岁月,最终成为了今天保留下来的样子。对此,他感慨道:“我们研究中国建筑史很大的问题就在于很难有实物,因为基本每朝每代都会把过去的建筑烧毁干净。而和平解放北京,其中重要的因素就是为了保住故宫,这也是中华民族之幸。”

第二部分中,杜鹏介绍了主体建筑的布局,重点讲解了三个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几个后宫(乾清宫、坤宁宫、延禧宫、慈宁宫等)的发展,以及中国传统建筑的源头,即南北方建筑不同风格的发展历程。此外,还旁征博引了墨子和孔子两位圣人对建造风格的不同观点。


聚精会神听讲的观众

屋顶形式在第三部分中被重点提出。杜鹏表示,大屋顶是中国古代建筑最重要的外部特征,最高级的屋顶样式为重檐庑殿式,其次为重檐歇山式。随后,他重点介绍了作为装饰又有象征意义的脊兽:十只小兽端坐檐角,按“仙人骑凤”领头,龙为首,行什在尾的排列顺序一字排开,为古建筑增添了一份艺术的魅力。

第四部分,也就是建筑的细节方面,杜鹏介绍了不可忽视的门钉、水缸、龙头、彩绘、九龙壁、石狮、龙道、楠木等细节构造,绘声绘色地向我们描述了当时民众运送龙道即一整块重达300吨的巨石的运送场景,引来现场一片感叹。

很快来到尾声,第五篇章洋为中用,杜鹏提到俗称“水晶宫”的西洋烂尾楼——水殿,和与之截然不同命运的宝蕴楼的故事。


认真提问的学生

在最后的互动环节中,三位学生积极提出了关于江南风格建筑是否存在,榫卯、斗拱结构的现存状况以及作用的问题。“我发现南国的学生很有思考啊”,杜教授赞不绝口道,满堂于是一片笑声。讲座结束后,有不少学生表示杜教授讲得非常生动有趣,使他们加深了对故宫的了解,还学到了很多关于建造的知识,受益匪浅。

杜教授推荐书目: 《故宫藏美》、《故宫营造》、《明代宫廷建筑史》

>>视频回放(仅限校园网观看)



撰稿人:刘传庆庆      

供图人:刘传庆庆、麦毅敏、

柯梓淇、尹琳

20201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