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工程专业是我校重点建设的工科专业之一,对优化学校学科专业结构具有重要作用。该专业顺应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趋势,面向广东和粤港澳大湾区,培养具有扎实的网络工程学科基础理论和系统的网络工程组网、规划、设计和测试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能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从事网络工程领域的网络设计、开发、测试和运维管理的创新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在各类IT企业、科研院所等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产品分析、设计、研究、开发、市场拓展、技术推广、网络安全维护等工作。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信息科学素养,系统掌握网络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网络工程及技术领域的研究、设计、开发、维护、管理和网络编程等基本能力,具备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创新精神、综合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和掌握的技能分析解决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网络工程方面的实际应用问题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一)知识要求:
1.掌握高等数学、自然科学、计算机工程基础等知识。掌握网络工程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
2.了解计算机行业发展动态、学习计算机新理论与新技术。
(二)能力要求:
1.能够应用高等数学、自然科学和计算机工程基础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结合文献研究分析网络工程领域问题。
2.能够设计针对网络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并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软硬件系统。
3.能够选择现代工程技术工具、特别是网络技术软硬件工具,针对网络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仿真,并提出具体解决方案。
4.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5.能够就网络工程领域具体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用户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6.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和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能够较为准确阅读英语商函,熟练阅读英语文献资料,在今后工作和社会实践中能运用英语进行较好的沟通与交流。
(三)素质要求
1.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能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
2.能够在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3.能够在网络工程领域的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三、专业课程介绍
(一)专业课程体系
根据新工科网络工程专业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构建了“专业+外语+技术”的复合型课程体系。
网络工程专业的知识体系包括通识类知识、学科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实践性教学等。课程体系须支持各项毕业要求的有效达成,进而保证专业培养目标的有效实现。数学和自然科学类教育能够使学生掌握理论和实验方法,为学生表述工程问题、选择恰当数学模型、进行分析推理奠定基础。学科基础类课程包括学科的基础内容,能体现数学和自然科学在该专业中应用能力的培养;专业类课程、实践环节能够体现系统设计和实现能力的培养。
总学分、总学时及周学时分布表
课程类别 | 课程性质 | 学分数 | 学时总数 | 学时分配 | 各学期学时分布(周学时) | ||||||||
理论讲授学时 | 实践学时 | 第一学年 | 第二学年 | 第三学年 | 第四学年 |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
14 | 16 | 16 | 16 | 16 | 16 | 16 | 16 | ||||||
通识课程 | 必修课程 | 45 | 778 | 590 | 188 | 17 | 12 | 9 | 5 | 2 | 2 | 1 | — |
选修课程 | 8 | 128 | 128 |
|
| √ | √ | √ | √ | √ | √ |
| |
大学外语课程 | 必修课程 | 14 | 210 | 105 | 105 | 7 | 7 | — | — | — | — | — | — |
选修课程 | 6 | 96 | 48 | 48 | — | — | 2 | 2 | 2 | — | — | — | |
专业课程 | 专业基础课程 | 20 | 306 | 230 | 76 | 7 | 7 | 6 |
|
|
|
|
|
专业必修课程 | 23 | 368 | 240 | 128 |
|
| 6 | 14 | 3 |
|
|
| |
专业选修课程 | 34 | 544 | 352 | 192 |
|
|
| 6 | 9 | 11 | 8 |
| |
综合实践 | 军事技能 | 2 | — |
|
| √ |
|
|
|
|
|
|
|
社会实践1 | 1 | — |
|
|
| √ |
|
|
|
|
|
| |
社会实践2 | 1 | — |
|
| √ | √ | √ | √ | √ | √ | √ |
| |
毕业实习 | 3 | — |
|
|
|
|
|
|
|
|
| √ | |
毕业论文(设计) | 4 | — |
|
|
|
|
|
|
|
| √ | √ | |
专业实践 | 2 | — |
|
|
| √ | √ | √ | √ | √ | √ |
| |
大学英语学习共同体创新 | 2 | — |
|
| √ | √ | √ | √ | √ | √ | √ |
| |
合计 | 165 | 2430 | 1693 | 737 | 31 | 26 | 23 | 27 | 16 | 13 | 9 | — |
注:①本专业选修课程共48学分,占总学分的29.1%。
②本专业实践教学(含课程实践教学)737学时,占总学时的30.3%。
③通识教育必修课程中《思想道德与法制》《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含实践教学2学分,纳入社会实践学分。
④表内“综合实践”不统计学时,学时数另计。
⑤ “√”表示该项实践教学和通识教育选修课所在学期。
(二)核心课程
程序设计基础、离散数学、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华为核心数据通信技术、网络安全、路由与交换技术、云计算架构与服务、网络运维技术。
(三)专业特色及优势
网络工程专业经过七年的发展,已形成三大特色优势。
(1)依托学校外语教学资源与优势,采用专业加外语的外向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外语高分入学的基础上,在1~2 年级强化公共外语教学;3 年级强化专业外语教学。以产业学院为载体,大力推进人才培养的组织创新,着力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2)本专业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教风严谨、创新和奉献精神强的教师队伍。教学科研相互促进,彰显了学科、专业优势。
(3)本专业构建了有层次、多模块、突出创新的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特色明显。从校内实践到校外实践教学活动丰富有特色,以项目为依托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创设“华为云计算工程师班”、“云计算及安全班”,理论和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创业的综合能力。同时,以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和实践教学周等为载体,搭建大学生创新实践平台,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接触和了解IT企业进行项目研发的过程和做法。
四、工程师培养与教学研究
(一)工程师培养
学校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坚持四年实践能力培养不断线,从课程的验证性实验、综合实验、实践周综合设计类项目的完成、专业实习的训练到毕业设计等,通过以上形式全面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分层次、渐进式培养。此外,充分利用各级各类的创新基金项目、网络安全攻防大赛项目、计算机设计类大赛、华为ICT大赛作为抓手,引导学生尽早进入学院的创新实验室,参与各级各类项目和大赛,以赛代练,提升学生的能力。
(二)教学教研
构建“课程实验、综合实践、校企实训、专业实习”四位一体的、校内外互融互通的实践教学体系,本专业与广州腾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广州东软睿道教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广州粤嵌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中软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广州靖凯科技有限公司、广州星科软件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实践教学基地,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
五、学生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