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学履不停。为主动拥抱人工智能技术给高等教育带来的深刻变革,精准把握一流课程建设的内涵与路径,提升教师教育教学创新能力,2025年9月27日至28日,计算机学院教师代表戴长秀老师参加了由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学会主办的“人工智能赋能高校一流课程建设”专题培训。本次培训汇聚了国内多位在智慧教育领域享有盛誉的专家学者,他们的前沿报告犹如一场思想盛宴,为与会者指明了人工智能时代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
培训期间,大连理工大学赖晓晨教授系统阐述了智慧课程的核心要素与顶层设计思路,为课程的系统化、智能化升级提供了理论框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谢晖教授分享了如何利用知识图谱技术构建课程知识体系,实现数据驱动的精准教学与个性化培养,展示了技术赋能因材施教的可行路径。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王丽教授提出了“知识图谱、能力图谱、问题图谱、思政图谱”四图联动的新一代智慧课程建设模式,为AI时代课程重构提供了新视角。重庆交通大学董莉莉教授从教育理念、技术融合、教学模式等维度剖析了智慧课程的建构逻辑,并结合案例分享了创新实践经验。南方医科大学陈瑜教授以“如何打造有温度的金课”为题,生动阐释了在追求教学高阶性、创新性的同时,融入人文关怀与情感互动,实现技术赋能与教育温度的有机统一,为打造有深度、有热度的“金课”树立了典范。
为期一天半的培训,内容丰硕,启迪深远。此次培训不仅是一次前沿知识的集中输入,更是一次教育理念的深刻洗礼和教学创新动力的强力激发。接下来将结合计算机学科的自身特点进行深入的消化、吸收与转化,积极探索如何将知识图谱等技术应用于课程的知识体系构建与教学资源智能化管理,研究如何利用学习分析技术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精准诊断与个性化支持,在课程设计中更加注重AI的融合,培养学生的数智化能力;同时,始终铭记“育人”根本,在技术赋能中注入人文关怀,努力打造兼具前沿性、创新性、挑战度的“有温度”的课程,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和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贡献智慧和力量。学院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推动教育教学理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持续提升育人质量。
(计算机学院戴长秀老师 供稿)